文:彭嘉敏155087
TSA全港性系統評估風波不斷,事源於數月前,有家長在社交網站開設群組,名為「不願小朋友成為功課奴隸」,群組開設數天便吸引了逾萬人讚好,成為社會佳話,因而帶出TSA對學生的負面影響,揭發學校為應付TSA,派發大量應試練習,過度操練學生。學生不單沒有玩樂時間,甚至連睡眠時間也沒有。家長、老師及教協紛紛建議取消TSA,私立學校也相繼退出參與評估,教育局因而成為眾矢之的,被批評出題過深,對老師、家長以及學生造成巨大壓力
今日TSA的爭議,其實是前車可鑑。TSA前身是學能測驗,主要評估學生推理能力以及邏輯數理,但由於測驗會影響學生的中一派位結果,導致學生要做大量模擬練習,某些學校為了讓學生能在測驗中取得好成績,會把數學課程提早半年施教,讓學生在數字推理題上獲得較高分數。由於學校過度操練有關數學推理等練習,忽略了學生語文能力,令學生的語文水平下降。 當時社會也有意見表示要盡快取消學能測驗,而測驗也於2000年取消。據一份2000年7月4日標題為 「學能測驗由二○○○至○一學年起取消」的政府新聞公報,當時教育統籌局局長羅范椒芬在記者會上表示,取消學能測驗目的是希望為學校和教師創造空間,使他們可把時間和精力專注於學生的全人發展,例如加強德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鞏固他們的中、英、數基礎等。這與今次取消TSA的目的是頗為相似,也是希望學生能有多方面的發展。此外,公報也指出,學生無需要在學能測驗事前的準備,但測驗是一項高風險的評核,每間學校的學能測驗成績影響其學生的派位結果,所以逐漸出現操練學生應付學能測驗的現象,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妨礙他們的全人發展。由取消學能測驗的經驗可見,學生壓力成因是源於過度操練,與TSA不同的是,學能測驗影響的是學生的升中派位,而TSA影響的是學校的自身水平,TSA就是學校的考試。TSA其實是優化了學能測驗,避免測驗對學生造成直接的影響,但取而代之的,是學校本身。
其實TSA事件除了教育局有責任外、校方以及家長都有責任。學校為求提升自身成績,過度操練學生,令學生受盡壓力。家長雖然處於較被動的角色,但都有其責任。TSA推行已經超過十年,為何近期才向政府反映意見? 取消TSA後,學生的得到的會是玩樂休息時間,還是以補習班興趣班取而代之? 近年家長對孩子的能力有較高的期望,除了要學習成績優異,還要他們多才多藝樣樣皆精。在此風氣下,學生能力會有所提升,試題自然加深來分辦能力高學生。這只是一個循環,在精益求精的風氣下,題目只會更難,更多。
現階段取消TSA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教育局終要有一個測驗或評估去收集數據,評估學生及學校的水平,以作資源分配或分析用途。倉卒取消TSA,下一個評核只會是另一個改名的TSA,歷史會再度重演。現階段應重新評估整個機制,優化TSA,或只取消小三TSA考核,減輕初小學生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