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專欄

貨幣數據

中國央行公布7月貨幣數據,在經濟大勢回穩下,貨幣數據本來應已「脫敏」,但今次由其公佈內容的超預期,公布形式的略神秘,令貨幣數據,有點敏感起來。

按通常慣例,中國央行會在每月12日公佈貨幣數據,但這回12日沒有如期公佈,到13日早上才在中國人民銀行官網上貼出數據,與慣例相較來說,當屬延遲。而數據貼出之後,市場上還沒有反應,官方反倒在大約半小時後,發出對數據的說明。這一切,被認為「前所未見」。

按中國央行的公佈,貨幣數據的核心內容,7月份社會融資規模為二千七百三十一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一點六九萬億元和五千四百六十億元人民幣,創下2008年10月以來的新低。

廣義貨幣 (M2)餘額同比增長13.5%,增速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2個和1.0個百分點;狹義貨幣 (M1)餘額同比增長6.7%。7月人民幣貸款增加三千八百五十二億元,人民幣存款減少一點九八萬億元,外幣存款增加一百五十億美元。

數據大大低於市場預期,引出中國央行要即刻作出解釋。中國央行解釋,說數字變化與基數、季節效應有關。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以及房地產調整的背景下,有效貸款需求不如以前。此外,金融監管也影響了貸款投放。存款方面,理財、互聯網貨幣基金快速發展加大了存款波動性。央行特意說不應過度關注單月數據,貨幣政策取向不變。

市場當然不信央行,認定金融數據大幅低於預期,社會融資規模、表內信貸和存款新增量均遠低於歷史均值,部份人更指出現「暴跌」,相信央行在債務風險和潛在通脹壓力擔憂下,有收緊信用。

《北京觀察》/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