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凱琳
「梵高在世:多感官體驗展覽」於4月開展。展覽以視覺、聽覺,結合空間和投射技術,將梵高(Van Gogh)的畫作帶到香港。展覽吸引了不少對梵高着迷的人士前往,當中有繪畫愛好者、業餘和職業畫家及視覺藝術科老師。
在中學任教視覺藝術38年的彭子詒老師,帶着好奇心來體驗「梵高在世」。她為能夠細看梵高的點描技法感到驚喜,但也同有點失落的感覺。
彭子詒談及欣賞藝術畫作時,首先提到的是交流——觀賞者與畫家之間的交流。她說,觀賞者可以透過畫作揣摩畫家的繪畫用意或表達的信息,即觀賞者自己詮釋畫作的意義。無論畫家與觀賞者的年代相距多遠,大家都可以交流。
彭子詒第一次看到梵高的《羅納河的星月夜》是在畫冊上。她回憶當時的感覺,看着看着便進入了畫中,進入了梵高的世界,享受星月的感覺,當時沒有思考梵高用的是甚麼顏色。她說應以主觀感受作情感交流,不用一開始便「科學地」分析一幅畫。
「梵高在世」有兩個展區。展區一展示梵高的生平,以及各個創作時期的資訊和重要作品。區內還放有《在亞爾的臥室》的實體化場景。
展區二是以近40部投影機,將梵高作品投射到貼上白布的牆壁、天花板、柱子和窗戶上,並配以音樂,呈現於觀賞者面前。舉辦者希望透過各種感官體驗,讓觀賞者親歷其境,融入梵高的世界。
步進展區二,可以看到梵高的兩個星空——《羅納河的星月夜》和《星夜》,畫作在投射技術下圍繞着觀賞者。站在星空包圍之中,聽到現場播出的音樂,與看畫冊的感受截然不同。同樣是星空,《羅納河的星月夜》是梵高沒患精神病前的作品,而《星夜》即是患病後所畫。
在只有約13,000平方呎的空間內,加上天花不高和牆身等的限制,投射影像被分割了,畫作不能完整地展示。
彭子詒說,梵高的部分的畫作,不能切割來看,「切割後便會失去整幅畫的完整性,也失去梵高原作的氣氛」。
梵高的點描法
雖然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彭子詒對於能夠通投影看清楚梵高的點描法,却喜出望外。
彭子詒說,美術元素分為視覺元素和組織原理。視覺元素包括線條、形狀、形體、色彩、質感、空間;組織原理包括均衡、節奏、對比、動勢、重複、統一及重點。在投影技術下,梵高的畫作被放大,繪畫愛好者可以飽覽梵高畫作最大特色點描法。
「雖然沒有真跡亮麗、實在,但是依然可以看得清梵高畫油畫時的每一筆,和他一層一層的上色。」彭子詒說。
她又指出,梵高描繪的室外景物,在投影下的光影效果,比看純粹畫作更有立體感,更具吸引力。
梵高響亮的名字,吸引不少市民慕名而來,當中有家長帶着小朋友,也有「打卡」一族。人多難免有點喧鬧,場地細小便有人經常闖入你的梵高世界。有人說,「梵高在世」為藝術展覽開啟新的一頁,並能提高人們對梵高畫作的認識。但至於200多元的入場費是否物有所值,則會是見仁見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