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數碼廣播有限公司((DBC)正式運作不足4年,2016年8月8日宣布把牌照交還政府,結束營業,令市場仍然持有數碼電台牌照的機構,只餘下新城電台和香港電台兩家同時擁有模擬制式傳送頻道的電台。而隨著鳳凰優悅廣播與DBC兩家純「數碼聲音廣播」的電台,先後交回牌照,香港的數碼聲音廣播政策被廣泛定論:失敗。
香港數碼聲音廣播是一項香港各電台利用「數碼聲音廣播」(簡稱DAB)方式將廣播頻道數碼化的計劃。與一般AM/FM的模擬廣播不同,數碼聲音廣播透過將聲音和包括文字及圖像的資訊以電子方式處理,轉化為數碼格式傳遞。
在上述四種方法,左上方突出地面廣播的傳送方式包括調幅/調頻模擬廣播和數碼聲音廣播,有別於利用衞星、電纜及互聯網的傳送方法。
數碼聲音廣播技術在80年代開始發展,並率先在英國、挪威和瑞典面世。
直到1998年,資訊科技及廣播局(現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電訊管理局(現為「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商業電台、新城廣播有限公司與香港電台達成共識,聯手進行第一次數碼聲音廣播測試,並於香港島歌賦山及九龍畢架山設置數碼發射器。
在2004至2009年間,香港電台進行了多次測試。2010年,廣管局收到4份營辦數碼電台廣播服務申請,包括2間持牌機構商業電台、新城電台,以及雄濤廣播公司(後為「香港數碼廣播有限公司」)和新牌照申請的鳳凰廣播公司。但同年6月24日,商業電台以「認為不夠互動」為由撤回數碼廣播牌照申請,並決定集中投放資源在另一網上平台Hong Kong Toolbar之上。2011年,政府先後正式發出4個聲音廣播牌照以提供數碼廣播服務,牌照有效期為12年,開始了數碼廣播的里程碑。
自2012年各電台正式啟播以來,政府及電台均有大肆宣傳,唯成效不太顯著。而2015至2016年,鳳凰U RADIO及DBC數碼電台相繼宣佈向政府申請交還數碼聲音牌照,反映數碼聲音廣播存在若干問題。有論者指數碼聲音廣播的配套並不利於市民,一直沿用的AM/FM收音機不能收聽數碼頻道,而需另購價格頗高的數碼收音機。亦有學者表示政府的廣播政策欠缺規劃,沒充分發揮數碼功能。
但事實上,數碼廣播在外國存在不少成功的例子。如在2012年啟播英國BSkyB旗下的網絡電視NowTV,以及在2016年業務擴展到亞洲地區的美國網絡影片串流公司Netflix等,都有顯著的成果和前景。那麼,為何數碼聲音廣播在香港會落得如斯田地?是政府政策上的不協調?抑或是純粹技術上的不足?
DBC前身雄濤獲發一電台頻道
4機構申辦數碼廣播商台隨即撤回
政府發3個數碼聲音廣播牌照
DBC率先啟播即面對股東紛爭
鄭經翰離開黃楚標全資擁DBC
鳳凰URadio率先交回牌照
DBC重組頻道裁滅新聞資訊台
DBC交還數碼廣播牌:前景欠佳
管理層指結業主因:政策矛盾
的士協會:部門官僚半湯不水
港府:無意結束模擬聲音廣播
學者批府無數碼廣播全盤政策
新城還牌 商營數碼廣播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