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下調中港評級展望



信用評級機構(Credit Rating Agency)是金融市場上重要的服務中介機構,由專門經濟、法律、財務專家組成,是證券發行人和就信用進行評級的組織。國際最具權威性的信用評級機構有3家──標準普爾、穆迪及惠譽。信用評級機構主要向資本市場上的授信機構和投資者,提供各種基本訊息,履行管理信用的職能,包括搜集、整理、分析各種經濟實體的財務狀況等。

在2016年3月中國快將舉行人大和政協會議前夕,穆迪調低中國主權信用展望評級,從「穩定」下調至「負面」,但依然維持中國「Aa3」的債信評級不變,下調評級展望原因有三:一、內地政府債務增加弱化財政狀況;二、資本外流導致外滙儲備持續下滑;三、改革前景不明朗。

然而,此結論隨即引起中國官方媒體的反彈,新華網和大公國際發文反駁,指雖然中國債務水平提高,但仍在合理區間,中國仍有很強的償債能力。新華網批評穆迪此舉反映一些海外機構對中國經濟某種習慣性看空,是缺乏用動態和發展眼光看中國財政的穩健度,更指西方評級機構的信譽早已備受質疑,其權威性和重要性均在下降。

十日後,即3月12日,穆迪再度出手把香港評級展望由「穩定」下調至「負面」,但信貸評級仍然維持「Aa1」。這次是香港評級展望19年後再跌至「負面」,穆迪1998年曾下調香港評級展望至「負面」,當時正受九七金融風暴餘波影響,本港百業蕭條,失業率持續上升。穆迪明言是次下調決定與中國有莫大關係,因中港政治聯繫緊密,無論短期及長遠而言,均對香港政策有負面影響。由於一國兩制實施時令社會壓力上升,尤其是2017年特首選舉將至,這些壓力會損害政府施政效率。穆迪認為,隨着中國在港影響力上升,會令香港體制長遠失去部分獨立性,並削弱本港對中國的體制實力。加上經濟及金融等方面,甚受中國牽動,一旦中國經濟增長減弱,會嚴重削弱香港的經濟表現。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稱,香港按照一國兩制下,實踐高度自治,故不認同穆迪對政治環境觀點,直指穆迪錯估形勢,認為穆迪所提出「中國風險」即兩地關係密切,曾俊華承認國際間有類似看法,但非一致,深信香港當前面對的絶不是中國風險,而是中國機會。部分政界中人認為,穆迪的評價等同說內地拖累香港,與北京及特區政府倡議香港要背靠中國的說法打對台。

 

 

時間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