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在香港

學聯支聯會六四決裂

承接2015年六四,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決定不以聯會名義參與燭光晚會,2016年,更決定與支聯會割蓆,退出這個無可替代象徵悼念六四及與中國連結的組織,分道揚鑣。

這不但是香港紀念六四的大事,也是一件香港公民社會與中國聯結想像的重要事件。學聯作為香港大專學界的聯會組織,自1989年便積極參與當時的天安門運動,到支聯會(全港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成立,也是重要的創會成員。

雨傘運動後香港的政治氛圍出現激變,大專學界首當其中,反權威、沒有大台、勇武、速見成效等理念,在各方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急轉直下,感染了整個年輕世代,並讓香港的世代衝突,更形極化和暴露。

回首2012及2013年,學聯都有30幾名學生,在六四前夕絕食64個小時,並派代表在支聯會六四晚會上演說。

2014年六四25週年,參與燭光晚會的人數飆升至20萬人,晚會後學聯並與社民連等其他組織一同遊行至中聯辦。

經過2014年下旬79日的雨傘運動,管治階層以靜制動,獲中央贈言「疾風知勁草」,社會卻已全面受到另一股政治動員的衝擊,香港政治思潮驟變,2015年,經歷退聯潮後的學聯,因常委會內有院校反對,不以學聯名義出席六四間2會。中大、城大、理大及樹仁大學學生,雖然仍然派出代表出席晚會,卻在台上焚燒基本法,更提倡「命運自主、港人修憲」。而另一邊廂,港大學生會則在港大中山廣場自行舉辦燭光悼念晚會暨論壇,約有千人出席,論壇主為《香港民主前路》,會長馮敬恩在晚會致辭,強調六四點燃香港對中共的恐懼,港人應確立自己的身份。

本土意識持續發酵,學聯2016年 4月敲定退出支聯會,鎮動全球華人悼念六四思潮。除了理解,也引起激辯。但其中樹仁大學學生會編委會總編吳桂龍以「妓院的鴇母龜公,誘拐少女受污」,比喻支聯會如鴇母,綁架港人的中國身份認同,極盡侮辱成分,引起世代之間對中國情懷或對北京政權掩耳盜鈴式漠視兩種思維的嚴重衝突。還有港大學生會會長孫曉嵐指追悼六四將在學界「劃上句號」的言論,也引起一種策略性的思辯。

支持與反持六四燭光晚會的思辨大概可以歸納為下列幾點:

  1. 六四燭光晚會已舉行超過半世紀,卻行禮如儀,形式僵化,這種制式的活動,還有意義嗎?
  2. 悼念六四,港人有責任嗎?「建設民主中國」,是否港人應背負的沉重口號?
  3. 追求香港本土民主,是否與中國民主化必然掛鈎?
… 詳情點擊

… 詳情點擊

支聯會六四紀念館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籌辦的「六四紀念館」,經過多年集資及籌劃,2014年4月20日終於在尖沙嘴柯士甸路3號的富好中心,尋得永久紀念館,耗資976萬元。不過紀念館成立以來,卻是風波不斷。

為了深化六四事件在香港的記憶,支聯會在已故主席司徒華時代已開始提出構思。首個臨時的紀念館在2012年4月底在九龍深水埗汝洲街269號2樓開幕,展出多項由支聯會從民間蒐集的六四事件文物及資料,包括當年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拾獲的解放軍使用過的子彈殼照片,當年前往北京聲援學生運動港人使用過的雨衣,以及寫滿學生簽名的留言;還有著名六四學生領袖王丹、柴玲等簽名的汗衫,以及歷史廊、互動廊等,以及提供給參觀人士查閱資料的圖書閣。

這首個臨時館開幕才短短幾個月,參觀人次超過18000人,市民、學生及內地訪客在這都可重溫當年的事實片斷。

臨時紀念館2013年4月中遷到香港城市大學,以「愛國‧由真相開始」為主題,展覽則以「開放·屠殺·倒退」為專題內容,讓學生和公眾從認識文化大革命10年後至八九民運之間的中國近代史。

到2014年支聯會終於在尖沙咀富好中心5樓覓得永久六四永久紀念館,然而富好中心業主立案法團於同年2月月底向支聯會發出律師信,質疑後者將單位更改為紀念館性質違反公契;根據徵詢法律意見,倘若將全層單位更改為紀念館用途將會違反公契及入伙紙,基於入伙紙列明富好中心4至17樓只能夠作為「辦公室及有關的用途」。最終,永久六四紀念館延至26日開幕。

事件2015年1月底在高等法院舉行聆訊,還沒作出最後判決,近日再收到屋宇署頒令,指入口防火門未符合防火標準及曾改動傷殘人士廁所間格,勒令按建築物規例復原相關工程。支聯會已花了20萬元修改,但屋宇署仍未確認改善工程是否合格。

風波不斷,更惹社會質疑。不過,紀念館除了整修的半個月,每天都有大量國內以及外國訪客,達到積極的傳播效果。

… 詳情點擊

雨傘運動後的六四

香港2014年發生的兩傘運動後,政治生態歪變,不少港人尤其是年輕世代,對於中國大陸的一切,都帶著高度的負面情緒。而這股情緒,甚至延燒至對於支聯會的態度,質疑支聯會自成立以來每年舉辦的燭光晚會,行禮如儀,毫無作為,高喊出的口號「平反八九民運、追究屠城責任、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喊了25年,原地踏步,不思進取,與社會氛圍,早已脫節。

尤其是所謂的「建設民主中國」,對於經歷六四一代,中國沒有民主,香港便不可能有民主。但對這批年輕世代,香港民主尚未爭取成功,中國民主,於我何干?

港人是否有「建設民主中國」的義務?一時之間,成為社會激烈辯論的議題。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在1989年的北京民運中,積極投入,並動員了一批活躍於政壇的中生代,包括時任支聯會副主席蔡耀昌,而直至2014年在維園舉行的25周年燭光晚會,學聯一直是主力的參與者。可是若說1989年的六四帶給一代港人重大的政治洗禮,兩傘運動則是25年後對另一世代的更大洗禮。

結果,學聯在2015年4月首次宣布不會以學聯名義參與維園舉行的燭光晚會,雖然有個別學院仍然參與,然而每年提早周日舉辦的遊行,竟也出現「本土」團體鬧場的事件。種種跡象,標誌著六四在香港,正進入重要拐點。

看在北京中央眼中,香港每年這一幕,或許忐忑不暢,但當2013年一批被視為激進民主派的人士在尖沙嘴海傍另起爐灶,到2015年學聯以反對支聯會每年在 燭光晚會中高叫「建設民主中國」口號為由,拒絕再行參與26週年的燭光晚會,反映原本纏綿在香港社會那份中國心的微妙變化,北京中央或許更是點滴在心頭。

… 詳情點擊

1989香港六四

1989年5月中旬,北京學潮持續,震撼全球。香港全城心緒也被動員起來,尤其在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宣布戒嚴後,港人5月20日冒著狂風暴雨,集會聲援學生,要求李鵬下台,第二天,100萬港人環市大遊行,破了香港開埠以來的紀錄,其中35萬人到跑馬地集會,本身是基本法草委的司徒華和李柱銘,宣布辭任,並宣告成立支聯會。同日,北京在港喉舌報《文匯報》社論開天窗,只落下「痛心疾首」4個字,轟動全城。之後香港演藝界人士又舉辦了30萬人參與的「民主歌聲獻中華」活動,為學生籌款。然後,150萬市民上街,回應「全球華人大遊行」,聲援北京學生。

帶同募捐款項和設備到天安門廣場的支聯會成員和大學生,絡繹不絕,終於,六四槍聲響起,香港大批破碎的心靈自高亢的天空跌陷至低谷,支聯會主導的黃雀行動,成功透過不同途徑,救出內地參與六四的學生逃亡海外。

香港這一代人,被全面的鼓動起來,六四,是重要的集體記憶,也成為香港回歸前中港矛盾的新起點。自始,香港社會更多關心政治的聲音,每年維園點起的六四燭光,象徵著香港拒絕遺忘的心情。或者那是最簡單而樸素的情感,卻反映了一代港人的中國心,也是全球華人最熱烈記憶的地區,全中國境內唯一可以悼念的特區。尤其是自2009年開始,維園參與悼念的人數激增至15萬到20萬人(據支聯會數字),似乎象徵著支聯會2000年後開始喊出的「薪火相傳」口號,取得成果。

港人對六四的熱烈情懷,經過2014年的雨傘運動洗禮,可能出現了微妙的變化,但維園的六四燭光,依然會是中國良心象徵。

 

… 詳情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