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得獎作品

第三屆「恒基溫暖工程基金」獎學金徵稿比賽(得獎作品)

第三屆「恒基溫暖工程基金」獎學金徵稿比賽結果已於1月20日(周二)在樹仁大學新傳系周會內揭曉,並由新傳系系主任梁天偉教授頒獎。恭喜三位得獎同學!
「最佳小品文章獎」及「最佳新聞圖片獎」均獲$5,000「恒基溫暖工程基金」獎學金,而「最佳新聞評論獎」、「最佳影音製作獎」及「最佳紀錄短片/專題報導獎」本月從缺。但今期則另設「最高點擊率獎」,可獲獎學金$3,000。

希望各位同學繼續努力,踴躍參加!

DSC01268
(左起)張政恒、梁天偉教授、麥尚旻及黃倩凝。

 

【 最佳小品文章獎】

題目:戲‧禪

作者:黃倩凝

田沁鑫
田沁鑫

人物簡介:田沁鑫,中國國家話劇院唯一一位女導演,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25歲創 作導演了第一部話劇《斷腕》。兩年後編劇、導演話劇《生死場》,成為她的成名作,獲2000年中國藝術最高獎文華大獎並獲文華編劇、導演獎,2000年戲 劇文學獎最高獎曹禺文學獎,被國內外專家媒體評為中國最有潛力的舞台劇導演。改編、導演的主要話劇作品有:《四世同堂》、 《趙氏孤兒》、《狂飆》、《青蛇》等。

 

【生活文藝】素白的麻料布衫,黑色的圓頭布鞋,七分閑適中透著三分慵懶,田沁鑫淡然地沏好茶,斟滿兩個小茶杯,輕輕地將其中一杯推向我:「先喝茶」- 禮貌得恰如其分,仿佛我只是個來敘舊的老朋友。酒店房間的玄關中放著簡易的小型佛壇,煙絮在將盡未盡的香末中飄出,周圍都氤氳着淡淡的禪意。「導演只是我的職業,我的靈魂就是一個種菜澆水的和尚。」她呷一口茶,右手捋了捋中分的齊耳短髮,微微笑了一笑。

「這是我的草原,草原上年輕的獵手很多,他們懷著娶我的夢想,乘興而來,敗興而去,我,仍是一個待嫁的姑娘。」

十多年前的田沁鑫,可不是眼前的這個模樣。那時候的田沁鑫是梳著兩條麻花辮子的俏麗小姑娘,演著刀馬旦的角兒,有一段穩定的關係,甚至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此時卻出現了另外一個男人,田沁鑫跟所有任性的女孩兒一樣,跟從自己內心抉擇,縱使幸福最終沒有選擇到她。

因為這一段銘心刻骨的愛情,田沁鑫創作了她人生第一部話劇:《斷腕》。戲中女主人公有這樣一句台詞:「這是我的草原,草原上年輕的獵手很多,他們懷著娶我的 夢想,乘興而來,敗興而去,我仍是一個待嫁的姑娘。」當時年紀尚輕的田沁鑫借著《斷腕》毫無保留地表露心跡。十九年前,因為這段挫敗的感情經歷,剛從大學 畢業的田沁鑫選擇逃離家鄉,拿著問母親借來的兩千元,孤身一人流離至深圳,闖盪了一年後返回北京,經過一年的醞釀後創作了《斷腕》-以奠祭過去的傷痛。 「《斷腕》是一個紀念,一點點功利心也沒有,完全純潔,純潔地歌頌愛情。」田沁鑫平靜地回憶起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語氣中沒有起伏,「在那部戲裏,我傳達出 讚美愛情、讚美生命的的情感。可我自己的感情很慘綠,我所有的疼痛都包含在裡面。」田沁鑫以《斷腕》終結了自己對情愛的追求,但同時也為自己敞開了戲劇的 大門。

此後,田沁鑫開始修佛,讀經,她將及腰的長髮削去,換掉碎花小長裙,穿上簡樸寬鬆的中性服裝,開始了她在戲劇路上的修行。

「在目標設定這種東西上,我們的野心和男人是一致的,我不認為這一點跟男性有任何差別,因為這個世界是這樣的。」……(閱讀全文)

 

【 最佳新聞圖片獎】

題目:雨傘下的最後一役

攝影:麥尚旻

雨傘下的最後一役(麥尚旻)
雨傘下的最後一役(麥尚旻)

(觀看其餘作品)

 

【 最高點擊率獎】

題目:《墳場新聞》總編輯何方神聖?

作者:張政恒

【人物訪問】近期社交網站上出現了林林總總的「X場新聞」,諷刺蔡東豪成立的《主場新聞》結業後,以《立場新聞》的名義再度「復活」。其中,《墳場新聞》以獨家報道「陰間第一手消息」最受網民注目,開業短短一個星期已獲逾三萬五千人讚好,讚好數目只是比《立場新聞》少約三千個。

被網民稱為「陰間十九才子」,《墳場新聞》總編輯青永屍不願暴露身份,只想隱姓埋名。

《墳場新聞》一夕爆紅 緣於無心插柳

《墳場新聞》以嘻笑怒罵和惡搞形式,引用古今中外的去世名人的言行評論近日事件,例如以郭氏三兄弟之父,新鴻基創辦人郭得勝評論許仕仁案,指做人要 誠實、公正及忠厚;甚至以「關聖大帝」關羽評689富貴已盡等等,其風趣幽默的文筆網民歡迎,令神秘的《墳場新聞》總編輯(下稱墳總)青永屍一夕爆紅,頓 時成為網絡紅人。

墳總說,開設專頁只是因緣際會的巧合,現在的結果是他始料未及。他說,當時一位成立「賭場新聞」的朋友邀請他一起惡搞,他想到自己比較熟悉古人事蹟了,便起名墳場,以死人為題材,沒想到越做越好玩,成為了今天的《墳場新聞》。

《墳場新聞》 只得一人

在專頁上,《墳場新聞》稱自己有編採部、美術部、發行部、市場推廣部、會計部,但是實際上只是墳總「一人分飾多角」,甚至連專頁上的「猿復生」專欄 亦是墳總自己扮演,「自己炒自己魷魚」。在專頁上,墳總經常以「我們」稱呼自己,令網民誤以為有很多人在管理專頁,他笑言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他解釋是教 師的「職業病」,因為老師希望與學生成為一群,很多時都稱呼自己做「我們」,實際上只有他一人在管理專頁。

《墳場新聞》的成功令很多人都想知道墳總的身份,但墳總卻選擇隱姓埋名,他稱是不想因《墳場新聞》而受到打壓,影響到其學生,「每個人都有些事不想讓人知道」,他害怕身份曝光後會招致他人攻撃,成為「林慧思二號」……(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