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樹仁大學主辦首場「樹仁講堂」,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以「財富與文化的傳承」為題,分享家族辦公室的運作經驗。
(左起)中原集團主席及仁大榮譽工商管理學博士施永青、仁大經濟及金融學系系主任李樹甘博士
施永青表示,自設的家族辦公室負責管理「慈善基金」,分配其個人捐獻的中原地產股份所產生的股息做善事。家族辦公室亦有管理「家族基金」,以保障其家族成員的生活所需。他認為,妥善設計基金的章程,包括訂明設立目的、投資框架與比例等,有利資金滾存和家族的持續發展,並舉例避免槓桿管理資金,可減少家族負債的機會。
另外,他笑言「富不過三代」是客觀事實,因第二代已生於富裕家庭,「成長鬥心會開始低」。他又指出,財富傳承未必會令下一代「躺平」,主要視乎父母如何管教子女。他自言重視教育下一代,「不贊成自幼教投資股票,讀書就讀好書,最重要知慳識儉,壓抑眼前快樂,為更高目標努力,才能積累財富,然後才投資。」他強調子女是獨立個體而非父母的工具,不一定要由子女接手家族生意,因子女數目有限,未必有適合人選,強行反而會破壞業務。
(廖卓安攝)
Related

香港樹仁大學舉行第50屆畢業典禮暨榮譽博士學位頒授儀式,向傳教士潘靈卓(Jacqueline Pullinger)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另外亦向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頒授榮譽工商管理學博士學位,以表彰二人對香港社會的重要貢獻和正面影響。 (左起)仁大榮譽社會科學博士潘靈卓、榮譽工商管理學博士施永青 (左起)仁大學務副校監胡耀蘇教授、仁大榮譽社會科學博士潘靈卓。 仁大榮譽社會科學博士潘靈卓 仁大社會學系系主任、卓越教授張越華宣讀其撰寫的贊辭。 仁大社會學系系主任、卓越教授張越華宣讀贊辭,讚揚獲本地傳媒冠以「香港德蘭修女」稱號的潘靈卓一直努力不懈服務社會,為吸毒者提供充滿愛和希望、沒有歧視與懲罰的環境,鼓勵他們接受戒毒治療。 仁大榮譽社會科學博士潘靈卓 潘靈卓在典禮上感謝仁大頒授榮譽博士學位時表示,她創辦的聖士提芬會初心不變,將繼續幫助深陷貧困的人士,並鼓勵仁大應屆畢業生,無論順境逆境都可發揮影響力改變周遭的人。 仁大學務副校監胡耀蘇教授(中)、仁大榮譽工商管理學博士施永青(右)。 仁大助理副校長、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李家文博士宣讀贊辭,贊辭由仁大新聞與傳播學系專業應用教授黃仲鳴博士撰寫。 仁大助理副校長、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李家文博士宣讀贊辭,表揚施永青白手興家,敢言作風,和對社會的貢獻,值得莘莘學子的景效。 仁大榮譽工商管理學博士施永青 施永青在典禮上感謝仁大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並向在場畢業生分享對知識的看法,寄語同學勿為在學校讀書幾年而驕傲自滿,要明白人類掌握的知識是經過祖先長年累月的積累,鼓勵同學繼續傳承。 仁大榮譽社會科學博士潘靈卓(前排右六)、榮譽工商管理學博士施永青(前排左六),與仁大管理層成員合照。 香港樹仁大學舉行第50屆畢業典禮,次日分上、下午各一節。 2024年11月29日第一節畢業典禮(上午) 仁大校董會主席丁午壽擔任第一節畢業典禮的主禮官 2024年11月29日第二節畢業典禮(下午) 仁大學務副校監胡耀蘇教授擔任第二節畢業典禮的主禮官 (攝影:廖卓安、廖偉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s06G_dpW5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S_WPLQWBic
In "校園活動"

香港樹仁大學宣布將向傳教士潘靈卓(Jacqueline Pullinger)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另外亦向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頒授榮譽工商管理學博士學位,以表彰二人對香港社會的重要貢獻和正面影響,頒授儀式定於本月29日的第50屆畢業典禮中舉行。 傳教士潘靈卓(Jacqueline Pullinger)獲仁大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 仁大表示,潘靈卓被譽為「港版德蘭修女」,一生無私奉獻社會基層,對任何有需要人士都樂於伸出援手。1966年,22歲的潘靈卓從英國來港宣教,在一名傳教士的引介下走進「三不管」的九龍城寨傳道,服務超過20年。1981年,潘靈卓創辦非牟利機構「聖士提芬會」,在全港各區服務基層市民,以及提供各類復康和家庭服務,其後更逐步將服務擴展至東南亞國家。1997 年,「 聖士提芬會」獲政府批出沙田亞公角地皮,建立「城門之源」提供住宿戒毒服務至今。 仁大讚揚潘靈卓多年來的博愛精神有目共睹,當局清拆九龍城寨後,在改建而成的九龍寨城公園豎起「潘靈卓峯」,讚揚潘靈卓引導無數吸毒者、妓女和露宿者重獲新生。 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獲仁大頒授榮譽工商管理學博士學位 另外,仁大表示,施永青在1978年與同學共同創辦中原地產,集團業務至今遍及全國過百城市,聘請近四萬名員工,是行內最具規模的房地產代理之一。施永青營商手法別樹一格,多年前已於集團實行「333 制」,讓員工、股東和公司平均分配利潤,與員工共享企業成果。此外,在網絡仍未盛行的年代,中原地產便率先利用互聯網及電子地圖向消費者提供實用的地產訊息,大大提升市場透明度。 2005年,施永青創辦本港第三份免費報章《am730》,在個人專欄深入淺出地分享其營商智慧、管理哲學,以至對市場變化的獨到分析,啟發讀者思考。仁大亦讚揚施永青樂善好施,2008年將市值數十億的中原地產、中原中國等三家公司的股份全數注入名下的慈善基金「施永青基金」,至2010年進一步將大部分《am730》股份撥入基金。基金一方面致力推動內地農村發展,同時為香港基層家庭及弱勢社群提供援助,每年資助超過100個項目。 仁大指出,施永青公務繁忙,依然心繫社會,出任多項公職,歷年來先後出任策略發展委員會、經濟機遇委員會、消費者委員會、醫院管治委員會等機構的成員,堪為社會領袖的表率。
In "社會新聞"

【名人專訪】
In "名人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