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是德國大選的大日子,由於德國法律未有規定總理連任屆數限制,63歲、已連續擔任三屆德國總理的默克爾自2005年起執掌德國政府長達12年,假如今次大選她再度勝選,她將繼續執政至2021年。默克爾執政期間,成功把基督教民主聯盟從保守路線引向中間派,從而吸引了眾多左翼及中間派選民支持。
經歷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等「黑天鵝」事件後,歐洲成了民粹主義、保守主義及反全球化的試驗場,默克爾一直是堅定的歐盟主義者,她不惜調動德國人力物力以維護歐洲的一體化。據德國電視一台委託權威機構infratest dimap完成的7月民調,在「誰更適合擔任德國總理」這一問題上,德國選民對於領導基民盟(CDU)的默克爾與其主要競爭對手、社民黨(SPD)主席、61歲的舒爾茨分別給出了57%和28%的支持率,顯示默克爾以壓倒性優勢領先。
默克爾所屬在的基民盟屬於右翼,主張自由主義經濟,對社會福利及中下層的關注不夠;社民黨屬於左派,更關注公平及中下層的福利。不過,左右兩翼在意識形態上的差異並不明顯,在具體政策上分歧也非常小。自2017年3月以來,基民盟已在3場地方選舉中擊敗社民黨。默克爾以其穩健的表現與成熟的執政能力步步為營,深受民眾歡迎。當地傳媒報道,德國領導層普遍信任默克爾,對社民黨領袖舒爾茨的領導能力則抱持懷疑態度。
有分析認為,德國社會擁有共識文化,打極端牌很難獲得民眾支持,民粹主義在德國不可能產生大的影響力,基民盟或基社盟的支持率遠遠大於極右政黨,在法國存在對極右政黨奪取政權的憂慮,在德國不存在。事實上,在政黨支持率方面,基民盟從2017年4月以來不斷與社民黨拉開差距。難民問題是當初部分歐洲人排斥全球化、排斥移民情緒的主要因素之一,儘管已經弱化了不少,惟對恐怖分子滲透的擔心依然存在。在「是否應為難民人數設置上限」這一議題上,默克爾重申強硬立場,稱自己對於難民上限的態度是明確,「我對此無法接受。」德國政府2016年起採取若干項減少新難民入境和加快遣返不符合條件的政策,令2017年德國新增難民人數顯著下降。默克爾在難民政策上的回調,為她加了不少分數。
2017年5月7日,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舉行的地方議會選舉中,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取得勝利。5月14日,北威州選舉,社民黨打破該州選舉最差紀錄,由第一大黨跌到第二大黨,基民盟則成為第一大黨。北威州州長克萊夫特(Hannelore Kraft)當晚引咎辭職,辭去在社民黨內所有職務。社民黨籍總理候選人舒爾茨承認該黨失敗了。此次地方大選被認為是9月德國大選的風向標。普遍分析認為,倘若不發生突發性重大事件,基民盟應該至少能通過組建執政聯盟的方式獲得聯邦議會的控制權。
9月3日,基民盟籍的現任德國總理默克爾及社民黨舒爾茨晚上舉行90分鐘的電視辯論,辯論後的民意調查顯示,55%受訪者認為默克爾表現較佳,在能力和可信度上都比舒爾茨佳,預料她可帶領基督教民主聯盟贏得大選第四度擔任總理。
9月24日,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與姊妹黨基社盟得票率逾30%勝出大選,惟不及上屆的42%,未夠票數控制議會,仍保住聯邦議會最大黨地位,默克爾順利連任總理。另類選擇黨預料成為第三大黨。社會民主黨黨魁舒爾茨未等官方公布點票結果已經承認落敗,但他無意辭職,揚言會重整旗鼓,打算12月競逐連任黨魁。
選後分析:
默克爾的基民盟雖然保住第一大黨的地位,自己亦第三度連任總理,惟成績是近70年來最差,默克爾雖勝猶敗,德國傳媒形容她是「慘烈的勝利」。極右翼、立場反移民且反穆斯林的另類選擇黨首次躋身議會,成為第三大黨,成為60多年來首個進入議會的極右政黨。另類選擇黨於2013年2月成立,認為歐羅危機對德國民主制度及歐洲一體化均產生負面影響。大選過後,德國多個城市都有示威,抗議另類選擇黨進入議會。有分析認為,另類選擇黨崛起,預示着德國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未來可能面臨政治紛擾。
由於在選舉中失利的社民黨宣布不再與默克爾組成聯合政府,執政黨必須與自民黨及綠黨籌組聯合政府,三黨黨色分別為黑、黃、綠,組合起來正好與牙買加國旗相同,故被外界稱為「牙買加」聯盟。
德國大選結束後,默克爾不願籌組小數政府,11月19日,經過一個多月的談判,自由民主黨拒絕與默克爾的聯盟黨及綠黨聯合組建新政府,自由民主黨宣布退出談判,使德國這個歐洲最大的經濟體陷入政治危機。默克爾一直致力帶領所屬的基督教民主聯盟與綠黨和自由民主黨籌組聯合政府,惟在移民、氣候、歐盟及稅務等問題上出現分歧,一直未能成功。若默克爾最終未能順利過渡,恐怕難免要重新舉行選舉,有分析估計,一旦重選,結果將與9月時相近,第三大黨、極右的另類選擇黨更可能取得更多議席。有民調顯示,逾六成民眾認為一旦重選,默克爾的總理生涯可能要終結。11月24日,德國政局出現轉機,社會民主黨聯盟早於大選前表明不再結盟,但黨魁舒爾茨與總統施泰恩邁爾會談後改變態度表示,同意協助默克爾籌組新政府,是基於對德國和歐洲的責任感,但如果談判最終令社民黨加入政府,必須由全體黨員作出最後決定。
默克爾勝出大選後在籌組聯合政府方面進度未如理想,歷經4個月後終打開困局。2018年2月7日,默克爾所屬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與社會民主黨連夜商議後達成籌組新內閣的協議,打破二戰以來籌組內閣時間最長的紀錄。基民盟作出極大讓步,社民黨將取得外交、財政和勞工3個重要部門控制權,黨主席舒爾茨將擔任外交部長。基民盟成員則擔任經濟部和國防部長。
2月26日,德國總理默克爾所屬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在柏林召開黨大會,約一千名黨代表出席,會上以975票贊成、27票反對,通過和社民黨籌組聯合政府的方案。
默克爾第三度連任德國總理
社民黨投票通過加入聯合政府
基民盟黨大會通過籌組聯合政府
默克爾公布內閣部分提名人選
默克爾提名卡倫鮑爾任基民盟秘書長
舒爾茨辭任社民黨黨魁
德執政聯盟與社民黨組閣達協議
基民盟與社民黨商籌組政府
社民黨基民盟再商組聯合政府
德籌組聯合政府會議舉行
默克爾:德須有穩定政府應對挑戰
默克爾拒舉行新一輪選舉
社民黨願與默克爾商籌組政府
默克爾與自民黨綠黨組閣談判破裂
默克爾尋求籌組聯合政府
德國聯邦議院大選投票
默克爾順利連任總理
默克爾舒爾茨大選前夕拉票
默克爾所屬政黨支持度下滑
舒爾茨指歐盟國有責任接收難民
默克爾舒爾茨進行電視辯論
默克爾:若勝選將續執政至2021年
北威州地方選舉 基民盟勝選
選擇黨彼得里宣布不出戰大選
舒爾茨代表社民黨出選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