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教會千年破冰

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與俄羅斯東正教首牧基里爾(Kirill)擱置千年爭議,在古巴哈瓦那會晤,商討應對基督徒在中東和北非受到的迫害。儘管兩派基督宗教在很多教義上仍存嚴重分歧,尤其是在俄國境內的烏克蘭東方禮天主教團體與俄國正教會關係仍然緊張,但雙方2016年2月12日在哈瓦那國際機場舉行歷史性會晤時,兩人仍表現得非常親切,互相擁抱並以兄弟相稱,感謝天主的旨意,更簽署了聯合聲明,廣被視為是東西基督宗教的千年破冰。

東西基督宗教領袖破冰

由於基里爾與俄國總統普京關係密切,有西方觀點認為兩位宗教領袖的千年會晤,普京是最大贏家,達到了他在世界舞台上突破封鎖的目的,也借助宗教宣揚西方不應敵視俄國。但從天主教的信仰出發,方濟各積極追求搭建橋樑,撤除藩籬,進行教會內「大公」(ecumenical)對話的努力,也符合基督信仰合一的願景。

天主教會近數十年來一直提倡基督徒「合一運動」,教宗方濟各2016年1月26日為「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作結時,表示10月將赴瑞典訪問,紀念宗教改革(Protestant Reformation)500年活動,並為天主教會對基督教會所做過的不義行為道歉,尋求與新教和解。

方濟各和基里爾兩位宗教領袖會會時都表示,希望是次會晤能有助於重建天主所要求的合一,並付諸行動,成有善心人士的希望標記。方濟各這樣形容雙方的聲明:「這是份『牧靈』聲明:兩位主教懷著牧靈之心彼此會晤。我對此感到欣喜。」他之後在古巴並表示,俄羅斯和中國同在他心中,祈禱願隨時動身前往訪問。

天美社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左)與俄羅斯正教會首牧基里爾(右)簽署聯合聲明,肯定雙方同出一源(圖截自天美社)

東西教會分裂歷史

天主教(Catholic Church)、東正教(Orthodox Church)是基督宗教(Christianity)的兩個個主要教派。公元380年,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將天主教定為國教。但死後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並另立門戶,奉行承襲希臘文化的東正教,西部教會天主教則以羅馬為中心,承襲拉丁文化。東、西教會文化迴異,加上羅馬教會後來將《聖經》中的聖神,解釋為「聖神從聖父和聖子共發而來」,東正教則認為「聖神從聖父而來」,這場「和子說」的神學分歧促使東、西教會於公元1054年徹底分裂。

東羅馬15世紀末覆亡,君士坦丁堡落入穆斯林後,東正教的權力核心移至俄羅斯,設在基輔的斯拉夫教會自稱「第三羅馬」,之後在16世紀並輾轉遷往莫斯科,成為今天俄羅斯東正教。俄羅斯東正教在沙皇時代等於國教,但到20世紀初蘇聯成立,共產黨既是無神論,俄共時代備受壓迫只是聊備一格。直到蘇聯瓦解後,共黨被拋進垃圾堆,東正教 獲得重生機會,尤其是在普京2000年正式成為總統,掌握俄國大權以後。

俄東正教重生與普京關係匪淺

普京決定恢復帝俄榮耀,並以宗教保護者自居,俄羅斯東正教的信徒人數和影響力,均創歷史新高。東正教在政治上和軍隊中有獨特地 位。每一任總統就職都需要首牧基里爾的祝福,他經常和普京一起上電視演講,許多軍營都有軍中牧者,全國各地都建立屋頂金光閃閃的教堂,普京也經常與首牧一起望彌撒, 全國電視連線報導。

東正教派系林立,與天主教不同,互不隸屬,名義上,伊斯坦堡大主教是首牧,但其教區僅有350萬教友,而俄羅斯則有1.5億之多。

從這種歷史脈絡追溯,東西教會千年對峙格局其實在1964年已結束,當年保祿六世與東正教「普世牧首」阿特那哥拉斯一世會面,承諾彼此不再相互斥為異端,而且之後天主教教宗與君士坦丁堡首牧也保持正常來往。方濟各祝聖為教宗時,君士坦丁堡首牧巴爾托羅穆也應邀在場觀禮。

網上截圖
普京(右)經常與基里爾(左)出席公開場合

但君士坦丁堡教區從教友人數和影響力,牧首只是儀式上具尊貴,實質權力有限,2016年2月12日,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和東正教莫斯科牧首基里爾在古巴會晤,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雙方權力之尊的首次見面。

方濟各領導的羅馬天主教信眾全球超過12億人,基里爾領導東正教現今正教中最強大教會,信眾達1.5億人。兩大權力核心人物見面,呼籲恢復基督宗教團結,討論的議題涉及政治、社會、宗教和文化,受世界觸目和重視。

 

基里爾主教小檔案

基利爾主教本名為弗拉基米爾‧米哈伊洛維奇‧貢佳耶夫(Vladimir Michajlovič Gundjaev),1946年11月20日出生在俄羅斯一名東正教司鐸的家庭,1969年6月晉鐸,1976年晉牧。他於1979年成為俄羅斯東正教主教會議基督信徒合一委員會的成員, 1991年當選為大總主教。

貢佳耶夫於2009年1月27日當選為莫斯科及全俄羅斯東正教宗主教,同年2月1日舉行就職大典。當時,天主教促進基督信徒合一委員會主席卡斯珀(Walter Kasper)樞機也代表教宗方濟各出席了大典。

時間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