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太平洋協定牽動中美角力

由美國和日本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經過多年談判,終於在美國阿特蘭大時間2015年10月5日上午達成協議,為12個亞太國家的貿易訂定共同標準,彼此同意撤除大部分貿易壁壘, 也將在投資與智慧財產權等方面設立一般性規範,使這些國家所共構而成的偌大經濟體,一躍成為國際貿易新焦點──從豬肉到牛豬,從紡織品到汽車,影響及至全 球4成經濟。

但TPP在華府眼中,除了經濟紅利外,卻也是一項再平衡亞洲、制衡中國的國際政經戰略動作,也即是說,這《跨太平洋夥伴協定》的區域性自由經濟區域關係,帶有濃烈的中美角力味道。

當中國主導的亞投行 2015年初發揮強大的磁力,讓西方多個盟友國家都拒絕理會華府警告,搶先成為亞投行的創會成員國,美國國會同年6月隨即一反慣例,通過《貿易授權法》 (TPA),賦予行政部門全速商討TPP的權力,至達成全面協議才需交給國會通過或否決。而在10月5日達成協議當天,總統奧巴馬發表的聲明更為清晰坦 白。他說:「美國不能讓中國等國家寫下全球經貿規則,美 國應該制定這些規則。」

面對TPP來勢洶洶,中國內部隨即引起廣泛討論,不少網民 甚至以「踢屁屁」嘲笑這TPP,至於在官方內部,更引來針鋒相對的辯論,甚至有言論把火燒到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的成果上。但經兩天爭辯之後,官方逐步統一 口徑據傳高層下令,有關討論要以中國商務部官方聲明為基調,而這次中央要求出來發表談話的,是商務部部長,而不是商務部發言人,或商務部談判代表,顯示中 方對TPP的慎重,是以現在不得對TPP攻擊,而要如中央要求,「持開放態度」。

這鬥而不破的調子,其實早在2014年4月國務院總理李克 強在博鰲亞洲論壇演講時已曾表示,中國對TPP持開放態度,樂見其成,並希望由中方帶頭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ahip,RECP)能與TPP「並行不悖、相互促進」,也希望RECP在2015年底能夠達成協議。

這開放的態度,正反映 北京面對具有強大競爭力的TPP,倘若消極對待或者採取杯葛或不聞不問的態度,客觀上自外於TPP的12國。在經貿上無法融進。如今的做法,是提出促進與 區內其他自由貿易區相容的可行性,展現中國眼中,遼闊的亞太地區足以容納不止一個自由貿易組織,反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得共贏。

中國其實也曾表示願意加入TPP,而且一方面在TPP達成協議後,也隨即與印度加速經貿會談,朝亞洲區域自由貿易互惠協議邁出一大步;正如台灣《風傳媒》11日引述印度資深官員表示,受到TPP協商成功的壓力,「(發起國)將加速協商RCEP具體內容。」

《跨 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的前身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由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成員國中的紐西蘭、新加坡、智利和汶萊等4國於2002年發起,是一個太平洋周邊國家組成的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協議原名為《亞太自由貿易區協 定》(Asia-Pacific Free Trade Zone Pact),旨在促進亞太地區的貿易自由化。

4國在2005年簽署了《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2008年9月,美國加入協定後便改名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後更邀請澳洲、祕魯、越南和馬來西亞加入,近年來墨西哥與加拿大也先後加入。

TPP是一個綜合性的自由貿易協定,包括了典型自由貿易協定的主要內容:貨物貿易、原產地規則、貿易救濟措施、衛生和植物衛生措施、技術性貿易壁壘、服務貿易、智慧財產權、政府採購和競爭政策等。

截至2015年10月達成協議,共有12個國家加入TPP談判進程。但反全球化運動團體指控,TPP的實質內容並不只是降低關稅促進貿易,它還賦予跨國企業侵犯消費者權益、勞工權益及破壞環境的強大力量。

2011年11月10日,日本正式決定加入TPP談判,2013年9月10日,南韓也宣布參與TPP談判,台灣的馬英九在2012年宣示8年內將加入TPP,中國至今始終沒有被邀請參與TPP談判,一般預料中國對加入TPP仍有興趣,但對台灣加入TPP持反對立場。

唯當經濟上採行相對孤立主義的特朗普2017年1月20日上任4天後,隨即簽署行政命令,退出TPP,使TPP成為「沒有美國的TPP」,不但使成員國需重新考慮如何讓TPP持續成為強大指標的區域體系,甚至連日本也因為特朗普下日美關係的改變,考慮加入亞投行,同年5月中北京舉行「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日本臨時決定派出由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率領代表團參與,正反映日本向亞投行跨近一步的實況。

時間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