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劍指東海反守為攻



不管是要強力宣示主權,主動出擊,還是要圍魏救趙,將日本軍力拖在東海,中國在海牙國際法院2016年7月宣布南海仲裁案後,靜觀國際反應平淡,隨即將環海鬥爭戰場自南海拉向東海,將中美環海博弈的壓力,轉向日本,中日兩國爭拗40餘年的釣魚島(日本稱為尖角諸島)一帶,8月起隨即波濤洶湧。

中日之間就釣魚島的爭議自1970年代開始,在雙方「擱置主權爭議、共同開發資源」的口號下,依然偶有衝突,至日本安倍晉三2012年底再擔任內閣總理,奉行右傾政策,將釣魚島私有化,變相竊據該島主權,衝突再起,但是次衝突的本質,與過去比較,已出現質變,日本的行徑,是美國推行「亞洲再平衝」策略的一環,中方礙於美國在日背後撐腰,也採取鬥而不破的策略。

中方到2016年中卻明顯改變策略,逐步擺出轉守為攻姿態。6月9日,中方聯合俄國多艘反潛驅逐艦及導彈護衛艦混合編組逼近釣島海域,與此同時據日本共同社8月21日報道,中國駐日大使程永華6月下旬向日本高層明確表示,日方若派遣自衛隊前往南海參與美軍航行自由行動,是跨越了中方的底線,也即暗示中方不惜使用更強硬的包括軍事手段對抗。

相繼而來的強硬姿態,反映中方的環海政策,已有新的部署,箭在弦上。到8月夏季休漁,中方即在東海海域舉行海軍3大艦隊實彈對抗演習,由解放軍海軍司令員吳勝利親自主持。同月5日中方一連多日在十幾艘海警及海監船護航下,200多艘漁船浩浩蕩蕩東下釣魚島海域,直搗釣島12海里範圍內。

這種浩大場面,1978年之後從沒出現過,中方明顯向東京方面的右傾政策施壓,在緊張的氣氛下,日本一連7次抗議。但鬥爭格局持續,據《亞洲週刊》引述,中方這次對日採取歷來最強硬的態度,主要在於日本不斷配合美國插手南海,然後安倍政府8月初進行內閣改組,提拔廣被稱為「對華強硬派」的人士出任防衛大臣,並發表了2016年度防衛白皮書,強烈批評中國擴大海洋軍事活動和在南海推進造島基地化,對中南海高層來說,完全是火上加油。

鬥爭持續。中俄9月在南海聯合軍演,中方東海擺出越趨趨強硬的姿態,日本防衛省據報決定要求把明年度軍費開始大幅增加,創歷史新高,除了對應北韓的導彈威脅,明顯著眼中日在東海的對峙持續,需加強防衛東海。

東海風雲持續數10年,卻未如這次烏雲密佈,也可以看出中國已開始對美日的環海圍堵,反守為攻,並以反日為首要目標,中日關係,東海危機,再次成為國際焦點。

時間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