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七十年代起大量興建公營房屋,當中包括作租住用途的公屋及以低於市價出售的居屋,解決市民住屋需求之餘,亦改善了整體的居住質素。於1973年成立的香港房屋委員會,就是為推行公共房屋計劃而設,至今仍有超過300萬市民居於公營房屋。
1999至2000年間,東涌、天水圍、沙田等公營房屋地盤接連出現短樁,令公營房屋蒙羞,也導致政府信譽大打折扣。首先被揭發的是東涌一個建築地盤,房署發現樁柱深度和鋼枝不合規格,懷疑當中涉及貪污,遂向廉署舉報。經調查後,當局接連發現建築有問題的屋苑,包括天水圍天頌苑、葵涌石蔭村、沙田愉翠苑等。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委任獨立的建造業檢討委員會,全面檢討業內問題,奈何蠟燭兩頭燒,有立法會議員對時任房委會主席王䓪鳴及房屋署長苗學禮提不信任動議;最後,王䓪鳴在議案表決前宣布辭職,但苗學禮則拒絕請辭,繼續留任房屋署署長。
2003年1月,立法會設立的公營房屋建築問題專責委員會經過兩年調查後發表報告,點名前房屋局局長黃星華、王䓪鳴及苗學禮都要負上不可推卸的責任。當中亦提到,雖然多宗短樁事故的導火線是政府的建屋量目標暴增至「不切實際」,但與特首董建華訂下的八萬五建屋目標無關,只是房委會及房屋署不自量力,沒做好應變措施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