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名佔中行動的參與者(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支聯會常委朱耀明、學聯前常委鍾耀華及張秀賢、社會民主連線外務副主席黃浩銘、立法會議員陳淑莊及邵家臻,以及香港民主黨黨員)被控《普通法》下的「煽惑他人作出公眾妨擾」、「串謀公眾妨擾」、「煽惑公眾妨擾」等罪。案件在2018年11月19日於西九龍裁判法院開審,一旦罪成,最高刑罰為監禁七年,其中兩名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可能失去議席,甚至衍生出寒蟬效應。
2013年3月,戴耀廷,陳健民及朱耀明,發表「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信念書,並發動「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行動,爭取2017年普選特區行政長官。事件醞釀至2014年9月,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和學民思潮先後發起學界大罷課(22日)、重奪「公民廣場」行動(26日),俗稱「兩傘革命」的佔中行動隨即爆發。
這場維持了約3個月的抗爭運動,最後以佔中三子自首、警方清場行動作結。自佔中運動起,社會出現「黃(泛民及本土)藍(建制)」兩大陣營,雙方持續對峙, 引起社會撕裂。而佔中運動後,本土派崛起,更多年輕人參與政治及社會運動,亦催生了不少傘後組織的出現,如香港眾志、青年新政等。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在佔中運動後,進一步收緊對港管治。多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多次提倡《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亦曾提議將《國家安全法》適用於香港,令市民擔心將會失去言論待自由。
縱使審訊仍有待裁決,佔中九子案是官方給予「佔中運動」的一個答覆。近年發生的香港民族黨事件、連串DQ事件等,都預兆著香港社運、公民抗命將越來越難走。
2019.04.09
外交部稱勿把佔中案判決曲解為損害社會自由
外交部稱勿把佔中案判決曲解為損害社會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