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2015年9月批評香港回歸後無依法實施「去殖民地化」,反而出現「去中國化」,「讓一些本應放在歷史博物館裏的東西跑出來招搖過市」。香港郵政署官員「早知早覺」,以郵筒上的皇冠圖案不合時宜並會引起市民混亂為由,早在3月已打算用鐵板覆蓋古老郵筒上鑄刻着的英國皇室徽號,劃一標示香港郵政的蜂鳥標誌。香港郵政助理署長吳美霞指,具體安排籌備中,並稱會從庫存的舊郵筒中,選7個不同款式的舊郵筒放置在合適地點如歷史建築旁,供市民觀賞。
保育團體斥香港郵政為去殖民地化,摧毀街頭歷史遺蹟,等於閹割文物,行徑可恥。有時事評論員指,行動完全無必要,估計有官員擅自揣摩上意,「以為做啲無聊嘢可以立功」。在欠缺諮詢市民意見的情況下, 郵政署向舊郵筒開刀的舉動被指有政治目的,引起市民不滿。
香港郵政署於1841年成立,初期由英國皇家郵政(Royal Mail)經營,故本港採用的郵筒大多由英國製造,並鑄上該郵筒製造時期的英國君主圖案及皇冠標記。1980 年代起,香港不再從英國訂製郵筒,改由懲教署以鋼材或玻璃纖維製造,近年則改以招標方式外判生產。回歸後,所有服役中的紅色郵筒全被髹上代表香港郵政的綠色。
香港現時約有1,148個郵筒,59個屬英治時期開始服役的舊郵筒,包括喬治五世(7 個)、喬治六世(1 個) 、伊利沙伯二世(50個),以及全港唯一一個印有蘇格蘭皇冠的郵筒,位於中環街頭,估計最古舊的有近百年歷史。根據「郵筒搜索隊」蒐集的資料,九七回歸時全港有144個殖民地時代郵筒,18年來已減少了6成。被譽為「郵筒癡」的搜索隊成員洗偉文便慨嘆說,喬治5世和6世時代郵筒上的徽號,是香港獨有的,連英國的也不同,所以本身就是世界郵筒遺產,若按目前郵政署的計劃,也要予以遮蓋,何其可惜?
郵署倡郵筒遮英殖標記 前署長斥「欲蓋彌彰」
專家批署方斬斷本港歷史延續性
冼偉文:「嘜頭」是郵筒靈魂
李少文引述官透露逐步去殖民化
陶傑:點解唔拆禮賓府?
古諮會:遮蓋皇室徽號毋須聯想去殖
長春社設fb專頁鼓勵市民攝舊郵筒
網民發起寄明信片 倡保留皇冠嘜郵筒
毛孟靜批郵政署計劃:行政霸道
200人寄明信片反郵筒去殖民化
郵政署指郵筒展示皇冠標記「不適合」
譚志源:郵筒去皇室徽號無政治目的
郭榮鏗嘆「政治正確」蠶食港核心價值
郵政署長:遮郵筒「皇冠」決定由政府內部討論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