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2015年3月17日經行政會議拍板,通過機場第三跑道計劃,預料最快於2023年竣工,工程預計耗資1415億港元,是本港開埠以來最昂貴基建工程。
誠 如時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表示,機場雙跑道系統於繁忙時間升降量已達每小時66架次,接近最高升降量68架次,預計2016年或17年便會飽和,興建第 三跑道計劃,旨在維持香港作為國際及區域航空樞紐長遠的競爭力,而計劃中的跑道將會興建於既存兩條跑道以北,整個系統發展方案包括興建 全長3.8公里的第三條跑道、滑行道系統、100座停機坪、航空交通控制塔及可以連接60座登機橋的Y形客運廊等等。
機 場管理局2006年12月21日發表的《香港國際機場2025規劃大綱》中,其實已表示正在研究興建第三條跑道的可行性,到2011年6月2日,機管局發 表的《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當中分析了兩個個跑道系統方案,並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公眾諮詢,到12月底向港府提交建議書,期望可以在2012年6月底落實工程。
行政會議2012年3月20 日也批准了機管局的規劃,並在之後6天成立機場擴建工程統籌辦工室,然而為了更細緻評估跑道的經濟效益、評估最能配合現存貨倉及維修場 的跑道方位,以及經常在大嶼山沿岸海域出沒的白海豚所受的生態影響,工程一推再推,即使2015年3月行政會議拍板讓第三跑道工程正式上馬,社會爭議聲依 然不絕。
首先,機管局採用的三方融資方案,透過動用資金、舉債、向乘客及航空公司收費,其 中擬向離境及轉機旅客徵收180元機場建設費,這樣的作為,是否有意繞過立法會財務審批權之嫌,開了極壞的先例?且在機場建成前已向乘客收取建設費,又是否符合「用者自付」原則?政府豪言不需出資,不再收取機管局每年數十億港元的利息,則是否濫用納稅人的真金白銀?政府 是否應對機管局的財政承擔能力作出更公開的全面評估?
其次是空域問題。由於香港飛出航班多數會先行向北,涉及深圳和廣東其他地區的空域,是否會限制香港航班升降次數,以致增加跑道根本不符成本效益?這問題連兩位被視「空管專家」的前民航處處長鞏南和李光宇也提出質疑,證明涉及的是專業問題,張炳良卻以涉及國家軍事戰略為由,拒絕稍作披露。
此外環保人士仍然質疑港府是否能確保工程對環境損害減至最低,也懷疑環保官僚面對著政府這項志在必得的重點基建,是否有足夠意志去捍衛環境?
面對著民間種種質疑,港付是否能實事求是主動拿出數據和資料,引導社會更深入及理性作出討論,也是這階段弱勢政府推出公共政策最需要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