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戰】台灣「九合一選舉」將在11月29日舉行,是2012年總統選舉後首場全國性選舉,選舉結果牽動未來台灣政治局勢,被視為2016年總統大選的前哨戰。一向是傳統綠營地盤的高雄,根據民進黨的估算,選情應該穩定,有了高雄、台南等地作後盾,對北上進攻台中等地是如虎添翼。
高雄市市長選舉雖有3名候選人,包括民進黨現任市長陳菊,國民黨的楊秋興,和無黨籍的周可盛,但實際上陳菊和楊秋興之爭。
陳菊2006年當選高雄市市長,2010年連任。曾任台北市社會局局長、高雄市社會局局長、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主任委員及第13屆代理民進黨黨主席等,亦曾為「美麗島事件」的政治犯。
楊秋興2001年起連續兩屆出任高雄縣縣長。2010年,高雄縣市合併,選舉首屆大高雄市長。民進黨讓陳菊參選,楊秋興退出民進黨,以無黨籍和未經政黨推薦的身分投入選舉,同時與國民黨候選人黃昭順,一同爭奪市長寶座。最後陳菊以52.79%的得票率勝出,楊秋興取得26.68%的選票,黃昭順只拿到20.52%。
《蘋果日報》委託世新大學民調中心進行的最新民調顯示,陳菊以51.4%支持度,大幅領先楊秋興的23.7%及周可盛的0.2%,尚有24.7%民眾未表態。看好度方面,有77.1%受訪者認為陳菊會當選,看好楊秋興當選的有1.4%。
選戰中,楊秋興主打經濟,提出要創造20,000個工作機會、提高薪資;並密集地抨擊高雄市政府財政負債,指「要救財政,唯有陳菊下台」。陳菊則延續高雄市轉型的主軸,她說早前的氣爆事件讓她更加堅定,高雄必須脫離高污染、高危險,實現產業轉型。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教授辛翠玲認為,兩大政黨對於高雄的城市發展想像不同。綠營思維是,嘗試讓高雄市走出主體面貌;藍營延續並加強高雄作為重工業生產基地的角色。即便綠營施政失誤處甚多,但對於一心求變的新一代市民而言,何者站在可對話的先機,是很明顯的。此現象提醒未來對高雄市長一職有興趣者,能否深入城市歷史脈絡、以在地立場,深層解讀民意,絕對是競逐本市市長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
記者: 朱悅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