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新聞採訪與寫作

驚蟄打小人

驚蟄打小人 同事上司二奶登小人榜三甲

今天是驚蟄,民間傳統會打小人,銅鑼灣鵝頸橋底周三已見香火鼎盛,約廿名「小人婆」打不停手,檔口不時大排長龍。有檔主指,香港人今年怨氣加大,最愛「打」同事,其次為上司及二奶。又指營運成本增加,但暫未考慮加價。

記者及攝影:何嘉駿

銅鑼灣鵝頸橋底周三已見香火鼎盛,小人婆打不停手。
銅鑼灣鵝頸橋底周三已見香火鼎盛,小人婆打不停手。

檔主未敢加價
鵝頸橋底昨晨八時起陸續有二十位仙姑開檔,直至晚上仍然熱鬧。自稱入行十年的麥娣仙姑及趙姑皆表示,近年驚蟄有臨時工爭生意,競爭非常大,不時引起爭執。而「小人紙」及「紙白虎」價錢亦上升,經營環境並不理想,但未敢加價,靠口碑及特別技巧吸引客人。麥娣仙姑續稱,「最受歡迎」的小人頭三名分別為同事、上司及二奶,今年更有年輕人要求代打高官。但她強調,打小人不一定有特定對象才可進行,有老人家前來拜祭,只望家人身體健康,亦有老闆望生意興隆。趙姑補充,儀式不只限定打擊某人,亦可尋觀音等幫助解決是非,使生活得以順利。

麥娣仙姑指近年「打小人」行業競爭大,但未敢加價
麥娣仙姑指近年「打小人」行業競爭大,但未敢加價

祈求心安理得
顧客黃先生指,每年驚蟄都會專程到鵝頸橋打小人,認為用意就如年初一到黃大仙廟拜祭一樣,望來年工作順利。他解釋,「冤冤相報何時了」,並非因有目標人物才來,打小人只祈求心安理得。首次打小人的陳小姐則指,近年香港社會怨氣甚大,盼望打小人後,社會得以安定,事業方面都有改善。
125044-3遊客感有趣

「打小人」傳統揚威國際,每日吸引大量旅客旁觀。來自台灣的鄭小姐專程到銅鑼灣鵝頸橋拍攝打小人的過程。她表示,不知道「打小人」的真正意思,但感覺非常特別,價錢亦合理。125044-5而來自瑞士的佐治(George)亦對「打小人」感好奇,指類似習俗在外國罕有,打小人是香港人獨有。由於宗教信仰關係,不能夠嚐試打小人,但亦尊重傳統,相信打小人的確為人帶來良好感覺。

125044-4驚蟄小檔案

驚蟄是農曆二十四氣節之一,指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相傳在這天拜祭百獸之王白虎,便能夠鎮壓害蟲及驅除百邪千害,故民間會在驚蟄「祭白虎」,以防小人興波作浪。又有傳春雷驚醒了兇殘的白虎,百姓需餵飽白虎以防傷人。在廣東民間傳說中,小人會在驚蟄搬弄是非,惹人厭惡,故要「打小人」趕走衰人。驚蟄其後被演變成「打小人節」,吸引不少信眾前往土地廟或陰暗地方進行打小人活動。

[點擊原稿]


內地婦搶生意 入境處拘打小人黑工

[本報記者何樂思三月六日訊]今天驚蟄,不少市民提早在昨日到灣仔鵝頸橋打小人,祈求來年事事順利。有檔主疑趁這幾天旺場,聘請內地黑工於攤檔客串打小人。一名黑工因未能出示身份證明被入境處人員拘捕。已在鵝頸橋擺檔四年的黃姑表示,每年都有內地來的黑工搶生意,有部份更是港人檔主的內地親友,以較便宜的價錢「做爛市」作招倈。

旺市引內地婦來港開檔

鵝頸橋一向為市民打小人的熱點,驚蟄前夕,逾二十檔打小人檔中,有熱門攤檔更有人龍出現。有內地婦人疑看準旺市,特意來港在放工時間開檔,與本地檔主搶生意。近十名入境處人員昨天下午六時許到鵝頸橋巡查,並要求準備開始打小人的疑似目標出示身份證明文件。該名婦人因未能出示身份證,即時入境處人員帶走。

被拘婦人為檔主親友

其時,坐旁的該檔檔主麥姑辯稱,該名內地婦人是其親友,只是「坐下睇下」及「湊下熱鬧」,並未有幫助她打小人,並各入境處人員求情。據悉,近年愈來愈多人於驚蟄前夕加入神婆行列,而入境處於去年亦在鵝頸橋拘捕了近二十名黑工。

黑工低價「做爛市」

對於有內地人搶生意,在鵝頸橋擺檔十多年的梁婆婆表示,對其生意沒太大影響,因驚蟄的打小人服務一向求過於供。而擺檔四年的黃姑指,打小人服務市價大約五十元,但有時內地黑工卻壓價,「會用三十蚊叫客黎打」。客人陳先生指,不會因價低而被吸引,因為誠心最重要,但可能有人會不想排隊而「是但搵檔攪掂」。

數名入境處人員截查可疑內地婦人(左下)
數名入境處人員截查可疑內地婦人(左下)
檔主(紅衫)為其內地親友求情。
檔主(紅衫)為其內地親友求情。

驚蟄前夕,熱門攤檔已有人龍出現。
驚蟄前夕,熱門攤檔已有人龍出現。

擺檔四年的黃姑指,內地客會以低價作招倈。
擺檔四年的黃姑指,內地客會以低價作招倈。

與時並進的打小人鞋
(副稿)
打小人的標誌動作,莫過於用鞋子不停拍打紙人。其實傳統打小人的儀式,是用自己的鞋子打寫著小人的名字的紙人;自己的鞋子代表自己,意思是指小人給自己鎮服。可是,現時大部份在鵝頸橋的攤檔均用檔主的鞋子打小人,檔主黃姑指很少客人願意用自已的鞋子打小人。她續指,很多傳統己漸漸改變,例如不少行家也改用高跟鞋打小人,因為鞋踭較尖,「容易啲打中個小人」,會比平底鞋更有效。

黃姑指高跟鞋打小人更有效。
黃姑指高跟鞋打小人更有效。

資料檔案

驚蟄,是廿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其後被發展為「打小人」的節日。打小人的儀式要準備的材料不少;要把肥豬肉貼在老虎頭上,再用豬紅及肥豬肉供奉。另外再具備紙公仔、紙掃帚,在拜祭後,用紙掃帚掃走紙人,就如趕走小人一樣。 而打小人的儀式,即在紙人身上寫上小人的名字,然後用鞋子打小人,鞋子代表自己,意思是指小人給自己鎮服。不少得的當然是神婆唸唸有詞的洩憤說話,譬如︰「打你個小人頭,等你有氣無得抖、打你隻小人手,等你有手無得郁,打你隻小人腳,等你有腳無得走……。」其實打小人沒有特定講稿,每個神婆均有不同的風格;有檔主就以「連續十五分鐘鬧唔停」而吸引不少粉絲捧場。

神婆用力拍打小人,口中唸唸有詞。
神婆用力拍打小人,口中唸唸有詞。
打小人要準備不少材料及裝備。
打小人要準備不少材料及裝備。

[點擊原稿]

/ 何樂思


驚蟄打小人 50 元抗通脹

「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冇碇唞⋯⋯」本周四為一年一度的打小人「吉日」驚蟄日,正日未到,灣仔鵝頸橋底已經十分熱鬧。今年打小人收費仍維持在50 元,未有加價,而檔主已預計當天生意額會較去年多,市民若計劃打走小人,就需要預早「霸位」了。

驚蟄正日前已有不少市民光顧。
驚蟄正日前已有不少市民光顧。

麥稱打小人不一定涉指定對
麥稱打小人不一定涉指定對

料今年生意上升
自稱入行十年的麥娣仙姑表示,平日顧客不多,一日大約二至三十人,但預料驚蟄當日會有三至四百人光顧,生意額亦會比往年提升:「上年檔口多啲,今年少啲。」但稱不會因驚蟄加價,各檔口收費維持在50 元。她續指,臨近驚蟄會出現多間「臨時檔口」,但平日只有六檔長駐。
被問及市民打小人的「熱門」對象,麥及另一檔主黃吉利均認為最多人打同事,亦多有女性來「打二奶」,最近亦有人前來要求打特首梁振英。但麥其後補充,多數人並無指定對象,只打「四方小人」,趨吉避凶。

余太稱身邊沒有朋友習慣打小人。
余太稱身邊沒有朋友習慣打小人。

市民態度不一致
受訪市民對打小人態度不一,但普遍對此習俗感興趣。顧客楊先生稱,身邊多小人,經過見到便抱著一試心態「打下」,稱如果靈驗會經常光顧。余太對習俗亦感好奇,但認為打小人心理作用居多:「做咗會舒服啲。」又稱不想傷害他人,故與朋友都未曾嘗試,但認為打小人是香港傳統習俗,應該保留。

副稿:
Chris 認為打小人習俗有趣,停下拍照留念。
Chris 認為打小人習俗有趣,停下拍照留念。

觀光客:不嘗試打小人
驚蟄將至,前夕已見到不少人聚集在鵝頸橋底,其中外地遊客不在少數,但他們都表示不欲嘗試打小人。來自紐約的Chris首次來港,對打小人的習俗很感興趣:「 It’s interesting! (這很有趣)」但認為打小人會詛咒傷害別人,不想試打小人。

Kimberly(左)與友⼈人均表示習俗迷信,不會嘗試。
Kimberly(左)與友⼈人均表示習俗迷信,不會嘗試。

與香港朋友同遊的Kimberly 認同習俗有趣,但認為活動只是迷信,並不相信其功效,不打算嘗試。據現場觀察,外地觀光客圍觀拍照居多,而內地遊客則有不少專程來打小人。

125021-6
資料檔案:打小人歷史由來
打小人是一種流行於香港及廣東地區的民間巫術儀祀,習俗由盛唐時期開始流行,稱為「厭詛」或「厭勝」。打小人沒有規限特定時間,但以24 節氣中的「驚蟄」最為盛行。驚蟄是春雷始鳴,萬物被驚醒之日,各種污衊不堪之物也開始活動。相傳在這一天拜祭白虎,便能鎮壓小人,驅除禍害。這天後來演變成打小人的節日,除了有驅走小人的寓意外,亦能消災祈福。

[點擊原稿]

/ 鍾焯媛


「驚蟄」傳統不傳外 旅客盼保留

【本報訊】今日是農曆二月初六,即廿四節氣中「驚蟄」,有市民按傳統習俗到銅鑼灣鵝頸橋底下打小人。這個傳統習俗流傳到現在,擺檔的「小人婆」都稱自己是「神付」、命中註定幫助別人驅趕厄運、祈求好事來臨,但原來「打小人」的技巧、方法等知識傳內不傳外,到底這個傳統會否最終消失?
記者:黎卓欣

上天指派不會流外

帶有黑色斑紋的黃紙老虎、兩枝燃燒著的香燭,當然少不了一隻殘舊的女裝鞋,這些物品伴隨著此起彼落的拍打聲,出現在香火鼎盛的橋底下十數個「打小人」攤檔。其中坐在馬路旁邊的黃姑擺檔十多年,「我從阿爸阿媽到學的,我係神付、命中註定要黎幫人」,黃姑將自己學「打小人」的過去娓娓道來。「我而家只會教我的仔女,佢地都會黎幫手打,但唔會再教其他人,人會貪心,學完之後就反目成仇,以後都唔教」,黃姑眼裡帶著半點失望。黃姑表示,大概一年前,曾經收過一位女士為徒,教授「打小人」家傳秘技,不過半年後,那位女士在黃姑攤檔對面另設檔口,同行如敵國,經過時猶如陌生人,從此就不再教外人,只傳授予下一代。在旁擺檔的另一位檔主稱不傳外人很正常,「我自己打到死嗰日都打,但唔會教其他人,我地係神叫我地打,其他人無,唔可以(打)」。

旅客望保留

來自重慶的吳小姐表示,看到香港電視劇有「打小人」情節,特意前來感受氣氛,「如果消失了很可惜,它很特別,在香港才能看得到」,亦有來自台灣旅客從旅遊書看到介紹,稱「打小人」很有名,希望可以保留。

靠傳人延續

「『驚蟄』打小人」,看似每年為鵝頸橋底帶來一片熱鬧面貌,但隨著「小人婆」年紀老邁,這個情景會否不再?大概要靠她們的傳人盡力保留,將這個代表香港的其中一個習俗承傳下去。

各地旅客來看「打小人」熱鬧

【本報訊】
大家有沒有想過原來「打小人」會出現在介紹香港的旅遊書?或遊客因電視劇緣故而特意到現場感受「打小人」氣氛?日常經過銅鑼灣鵝頸橋底,大概只會覺得煙霧彌漫、攤檔阻礙行人來往,但這個傳統習俗正正讓旅客感受香港中西文化交匯的特點。

George 來自瑞士的遊客
George 來自瑞士的遊客

「我覺得這個是香港人的生活模式,只要打的那個人開心、感受良好就無問題。我拍很多照片因為我認為很特別,希望可以留下一些畫面。」
-George 來自瑞士的遊客

鄭小姐 來自台灣的遊客
鄭小姐來自台灣的遊客

「我是看旅遊書來的,感覺很特別,台灣一定沒有,而且這個打小人很有名啊,所以一定要來看一下,希望以後還有的。」
-鄭小姐 來自台灣的遊客

資料檔案
打小人的儀式,首先在紙人身上寫上小人的名字,然後除掉自己的鞋子,用這鞋子打小人,自己的鞋子代表自己,意思是指小人給自己鎮服,有些拜祭者更會道出一些洩憤之說話,譬如︰「打你個小人頭,等你有氣無得抖、打你隻小人手,等你有手無得郁,打你隻小人腳,等你有腳無得走……。」 但這是迷信,有人認為是一個洩憤的好方法,可以平衡個人心態,所以打小人這個行為,也應流存下去,讓人多一個宣洩機會。如果不希望親自打小人,這一天在很多廟宇的附近,都有一些婦人替顧客打小人,可以付錢請她們替你打小人。在香港,銅鑼灣及灣仔之間的鵝頸橋便成為了打小人的熱門聖地。

[點擊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