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深圳兩地政府今日簽訂保育合作框架安排,為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與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姊妹濕地關係。
深圳灣(后海灣)濕地保育合作框架安排,由本港漁農自然護理署署長梁肇輝博士,與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王幼鵬簽署。
漁護署表示,香港的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與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相連,同為深圳灣(后海灣)濕地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是「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的重要水鳥度冬地和補給站。
雙方合作的範疇包括生態基線和水鳥同步調查的資訊分享、黑臉琵鷺及其棲息地的同步監測和調查、本地紅樹種和灘塗的保護、專業技能培訓及環境教育方面的經驗分享。
梁肇輝博士說:「香港與深圳更緊密的跨境合作有助發揮雙方優勢,共同保育深圳灣(后海灣)濕地及遷徙水鳥。」
根據漁護署資料,中國於1992年7月31日正式實施《拉姆薩爾公約》的規定,目前全國共有64片拉姆薩爾濕地,面積大約730萬公頃。1995年9月4日,米埔內后海灣約1,500公頃濕地正式列為拉姆薩爾濕地,成為中國第7片拉姆薩爾濕地。
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是一個淺水海灣,臨水地帶為廣闊的潮間帶泥灘,灘後遍布紅樹林、潮間帶蝦塘(基圍)、漁塘和蘆葦林,當中紅樹林的面積為香港最大,而蘆葦林面積則是香港和廣東省最大。該濕地對遷飛候鳥非常重要,是牠們從北極圈俄羅斯遷飛至澳洲的度冬棲息地和補給站。每年停留在該濕地的遷飛候鳥多達50,000隻,其中包括黑臉琵鷺、黑咀鷗和小青腳鷸等世界性瀕危品種。
主圖片: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
圖片來源:漁護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