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香江/林柏榮】記得去年初春到日本奈良,早上天氣仍冷,前往東大寺的路上,兩旁有參天老樹、梅花小鹿、遊人疏落,途中有一木製小屋,裡面提供輕食,一碗季節產物「櫻花白粥」還有提味的漬蘿蔔,清淡但讓人留下回憶。生活在香港,很容易的滿足口腹之欲,要清淡倒有點困難。即使到清修的寺院,吃的地方總是遊人如織,跟商場的酒樓沒有兩樣。
自古以來,佛門寺院為了方便善信,都會在寺中開設香積廚,拜佛和吃齋是配套式活動,例如登天壇大佛的門票,附有寶蓮寺齋券。不過,人們一向齋、素不分,早期一般人認為齋是指沒有「葷」和「腥」,即沒有大蒜、蔥之類有濃味的蔬菜,也沒有肉類。現在的齋店只要不供應肉類,連咖喱米粉、芝士春卷也有,勉強可稱為素食店而已。佛教中的持齋,也有指過午不食,以免打擾清淨修行,不過在寺院開食店,謀生比弘法重要,清淨等同門庭冷落,要是只依賴春秋二祭的香客,恐怕難以維持,所以不少寺院內的素食店,網頁上的賣點是「家庭親子」。本來教人脫離俗世浮華的清淨地,變為家人共聚天倫的遊樂場,如果說迪士尼是販賣童真,這些寺廟食店就是藉宗教販賣親情。
眾多香港寺院,交通方便又頗具規模的,志蓮淨苑是首選,旁邊的南蓮園池有間素食店,位於人工瀑布之下,急湍向下的小瀑布成為了窗簾,配搭店內的木製擺設,本應是與世隔絕的寧靜。可惜,脫離不了獅子山下屋邨的吵鬧,頭髮蓬鬆的太太指揮外籍傭人扶著行動不便的老爸剛坐好,突然破口大罵圍著長檯奔跑的小孩﹕「請你們給我坐好!」身旁的丈夫正么喝侍應,要求快點送上可樂和星州炒米……這樣喧囂的環境,縱然素菜精美,也叫人吃得不順服。在寺院謀生,總不能跟快餐店同樣的理念,至少不應以「親子」作賣點,好讓佛門多點的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