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甜品店開得熾烈,賣的有中式豆腐花,也有西式Tiramisu,更多的是港式甜品,生果西米露、糖水大雜燴之類。事實上,中國的甜品比較單調,餡料選擇不多,糖水除紅、綠豆沙,就是堅果打成的糊。加入西式的餡料,無疑豐富了港人的口味,但小店提供多元化的款式,卻代表了質素的倒退。要嘗一碗幼滑甜美的杏仁糊,也許得自家製造。
杏仁、核桃、椰子都是含油量豐富的堅果,本身含有游離糖分,所以有點甜味也帶有烘烤風味。只要用研缽磨碎,釋放出油質,就成為潤滑的甜糊。杏仁在世界各地都有本身的文化內涵,西方有生育的象徵;中國則有滋陰養顏的藥療效用。但是所指的杏仁不同,西方杏仁 (almond) 是扁桃的種子,沒有香氣。中國的杏仁 (apricot kernel)是杏樹的種子,分別是甜的南杏和苦的北杏,北杏有苦杏仁甙,分解後產生有毒的氰酸,可抑制中樞神經,有止咳作用,同時帶出杏仁的香味,廣東人會南、北杏混合,做出香滑口感而又有風味的杏仁糊。
要杏仁稠結成糊,傳統是加入浸軟的米粒一同磨幼,現在可以加入粘米粉和杏仁一同打勻成漿,倒進魚袋隔渣後,放進鍋裡加熱並放入冰糖,出來的是香濃幼滑的杏仁糊,在寒冷的冬季,暖暖的喝一碗,可以滋補養顏。也有的不加米粒成為杏汁,配燕窩或蛋白,若溫度把握恰當,蛋白在62度剛好凝固,柔嫩的蛋白配搭杏仁的香氣,是中式甜品的必然之選。
傳統甜品店〈大良八記〉的各款甜糊都做得出色,星期六、日還有核桃糊和椰子糊供應。可惜不敵新派甜品店,已經全線結業。年輕人愛吃的是朱古力蛋糕配雪糕,但全都是工場生產,運送到甜品店後拼湊上碟,再加些朱古力漿,成為小店的經營特色。也有夾雜中式甜品,多是杏仁霜加水、或者是核桃粉沖成的東西。社會只強調效益,又有誰願意花時間去煮一碗杏仁糊呢?
《飲食香江》/圖文:林柏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