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最近抽33個粽樣本,全部通過檢測;而在本月初的抽查中,全數67個樣本也通過檢測。
食安中心發言人說,在兩次抽查中,中心人員從不同零售商,包括網上零售商和網上送餐平台,以及食物業處所,包括食肆和食物製造廠,抽取粽樣本,進行化學、微生物和營養成分測試。化學檢測包括染色料、防腐劑、金屬雜質、礦物油、抗氧化劑、甜味劑及除害劑殘餘。微生物檢測則包括沙門氏菌、凝固酶陽性葡萄球菌、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及蠟樣芽孢桿菌的致病菌。
發言人又表示,中心也檢測樣本的營養成分,包括能量值、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總脂肪、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及鈉、糖含量,與營養標籤上的標示值是否相符。一般而言,粽的能量、脂肪及鈉含量偏高。中心建議市民與親友吃粽時,可淺嘗不同口味而避免過量進食;也可參考預先包裝食物上的營養標籤比較產品的營養成分,以作出較健康的選擇。
發言人同時提醒業界,應向可靠的供應商購買食用材料,妥善保存記錄,以便在有需要時追查食物來源。食物製造商須按優良製造規範的條件配製粽,使用食物添加劑時,亦須符合法例要求。發言人建議業界採用「食物安全重點控制」(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 ,簡稱HACCP)系統,確定、評估及控制食物製造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危害。
「食物安全重點控制」系統有7項原則,包括:(1) 進行危害分析和擬定控制措施;(2) 確定控制重點;(3) 訂定每個控制重點的認可監控標準;(4) 設立每個控制重點的監察系統;(5) 制定矯正程序;(6) 驗證「食物安全重點控制」計劃和制定確認程序;(7) 設立存檔及紀錄系統。
——–
主圖片:食安中心公布粽抽查結果,33個樣本全部通過檢測。
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