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撰文:梁凱琳
雨傘運動兩週年,有組織在金鐘添美道舉行記念集會,逾千名市民到場參與。當時只有14歲的蔡同學,在佔領運動期間每個星期都在佔領區留守3至4天,兩年後,穿著校服的他重返現場,說要透過集會反思社會和自己於這兩年的改變。同樣由學校趕至的陳同學說這兩年變得更留意時事。
許多人說「雨傘運動」失敗,沒有實質的作用,亦未能成功推翻「831框架」,但蔡同學卻不認同這個說法。他雖然承認「香港人是善忘的」,時間可能令事情漸漸丟淡,但香港市民對社會議題更加關注,公民意識也提高了,例如今屆立法會選舉中投票率創新高就是最好例子。
蔡指當年他學校有幾百位同學參與罷課行動,亦會於課堂以外的時間主動認識政府的架構、議會、政策和民生議題等。「我曾經以為我的同學都是政治冷感,但後來發現他們的朋友都很關注社會議題。」
蔡同學坦言欣賞年輕人參政,期望他們可以為議會帶來新的衝擊,為市民向政府反映不滿的聲音。
另一邊廂,陳同學兩年前因家人反對,沒有親身到場參與佔領運動,卻一直留守家中透過網上新聞,留意整場運動的最新動態。她對政府的未來感到悲觀,不過她認為雨傘運動未算失敗,至少令到市民關心政治。一些年輕議員如羅冠聰也是經過這場運動而參選成為議員,故不應該忘記「9‧28」。
不過,陳同學指「身邊的同學都是政治冷感。」她說,學校的通識課很少提及政治,同學也甚少花時間接觸社會發生的事,但她卻因為「雨傘運動」主動認識了解政治,這兩年變得更留意新聞。她希望學校可以提供更多客觀的資訊,教導學生理性批判時事。
近年,有年輕人提倡「港獨」,蔡同學並不贊同:「《基本法》講得很清楚,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他認為回歸後這50年香港擁有自主的權利,已有如一個獨立國家,港人應遵守憲法,不應鼓吹與《基本法》背道而馳的思想。
陳同學則表示支持年輕人從政,但對「掟磚」等暴力或勇武抗爭行為有所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