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戰_高雄直擊】台灣九合一選舉明天便舉行,各地的陣營最後衝刺,助選車隊掃街吹票,造勢晚會紛紛進行。在各界都把關注點放在台北的選情時,筆者卻認為高雄熱烈的選舉氣氛亦不容忽視。
高雄的競選被形容為「秋菊之戰」,藍營國民黨派出行政院政務委員楊秋興,迎戰民進黨的現任高雄市長陳菊。不少分析皆認為楊秋興似乎難以撼動「花媽」的地位。其實八年前,「花媽」以49.4%的得票率,險勝當時國民黨對手黃俊英1114票(0.14%)當選高雄市長,經過四年的經營,在2010年高雄縣市合併後第一屆的直轄市市長選舉中已經得票52.8%,過半擊敗對手當選。8年來「花媽」的形象深入民心,支持度有增無減,即使是經過數月前的氣爆事件,亦未見為她的形象帶來太大的傷害,背後原因實在值得各地政府深究及借鑒。
先從陳菊的文宣策略分析,「花媽」的形象實際上代表台灣普遍的「大媽」,給予人平易近人和親切的感覺,文宣物品上皆印有可愛的卡通人物,不乏年青人喜愛和支持,看到陳菊時甚至會想擁抱她和要求合照。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教授辛翠玲指,把卡通元素代表政治人物的確有其難處,但陳菊陣營卻成功利用這手法擺脫一貫政治人物的嚴肅形象,使其漸漸變成一位親民的政治偶像。
另一方面,高雄的媒體無容置疑是造就陳菊的正面形象重要的一環。所謂的「第四權」,媒體的功用包括監察政府的施政,群眾的情緒亦容易受到大眾媒體所報道的角度而影響。辛翠玲分析,高雄的媒體偏向以同情和理解的角度報道有關政府的新聞,例如在8月的氣爆事件中,媒體集中報道重建的進度,而非責怪地方政治失責,在筆者親身訪問受災地區的商戶時,汽車用品商店店主陳先生說:「最重要的是道路盡快回復原狀,其他的事情都不想了。」
辛翠玲更指出一點令筆者非常深刻,她清晰道出台灣人「以人為本」的原則,與中國大陸,甚至是現今的香港政府大相逕庭,說:「政治本來就是從眾人開始,中國大陸可以用數年興建數條高鐵,但台灣則要用十多年興建一條,因為我們建高鐵並不是為了建高鐵,而是為了生活能過得更有尊嚴,更似一個人。」這種能抓住人的本性的能力,正正是她認為民進黨成功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