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議題

雙面刄互聯網

【社會議題/謝曦】有人說,在互聯網世代,特別容易催生社會運動。更準確地說,這個互聯網的世代,更容易催生一種兩極分化,很難容下不同意見的社會運動。數據顯示,雨傘運動發生迄今,臉書(facebook)的流量上升三倍,這意味著什麼?

臉書,本來是一個交友平台,大家用此來結交談得來的朋友。臉書創辦人的目的,也就是如此。因此,裡面會有like, add friend, unfriend, block等功能,可以讓大家只要按一下鍵盤,便能輕易去選擇朋友。然而,臉書瘋行這些年來,它的交友平台功能慢慢淡化,因為要交友的也交得七七八八,逐漸,它成了一個吸收資訊的平台,於是,問題便來了。

以這次雨傘運動為例,當大家都以臉書作為獲取資訊的平台的時候,便出現了兩個現象:第一,當朋友之間都是透過臉書轉載新聞及發言評論,以表達自己對這場運動的立場的時候,一些原本只談生活鎖事、寵物小孩生活的朋友,一下子就翻臉。

於是,在雨傘運動初期,便出現一輪一輪的「unfriend」潮。第二,伴隨著這種unfriend潮出現的是,社會上兩極聲音愈來愈強大,因為大家在臉書上只會看到跟自己同聲同氣的意見,黃絲帶只會看到「暗角打鑊」等片段,而藍絲帶也只會看到市民向警察挑釁粗話的片段。當然,必須強調,暗角打鑊和講粗話所展示的暴力不能同日而語。但這裡想說明的是,社會兩極分化,互不諒解的情況,很容易透過臉書這種網絡平台而不斷強化原本的立場,最終,演化成一種快速升溫的社會運動。快速升溫,也意味著快速降溫。

當然,像臉書這種網絡平台也有其好處,除了加快資訊流通,也同時讓人們看到地球另一邊的新聞資訊。然而,我們在使用的時候,應該謹記,它是一把雙面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