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樹仁大學舉行「香港潮人盂蘭勝會漫畫和短片發佈會暨座談會」,由社會學教授及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蒨主持。
陳蒨表示,盂蘭勝會傳承正面對很多不同的挑戰,包括過去一年受疫情影響,不少大型的盂蘭活動受防疫政策影響而未能舉行。她指出,在傳承盂蘭文化的過程中,讓更多朋友認識和了解是非常重要。
(左起)香港潮屬社團總會永遠名譽會長許學之、香港樹仁大學社會學教授及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蒨。
現場亦播放記錄疫情下盂蘭勝會轉變的短片,以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靈活性和社區應變力。陳蒨教授聯同插畫家關凱之製作一套以潮籍盂蘭勝會為主題的漫畫,介紹三個歷史悠久的盂蘭勝會——佛教三角碼頭盂蘭勝會、尖沙咀官涌盂蘭勝會與潮州公和堂盂蘭勝會,主題包括盂蘭勝會與香港人的經濟記憶、移民社會的族群關係、宗教、慈善和社區意義。一眾潮籍盂蘭勝會的傳承單位代表與傳承人互相分享傳承盂蘭的看法。
(左起)插畫家關凱之、香港樹仁大學社會學教授及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蒨。
潮州公和堂盂蘭勝會代表陳耀華(右)分享傳承盂蘭文化的意見。
(左起)佛教三角碼頭街坊盂蘭勝會代表連克兢、郭沐信、陳運然;香港樹仁大學社會學教授及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蒨。
座談會屬陳蒨教授主持的「三個潮籍盂蘭勝會:研究、傳承與推廣」計劃成果分享活動,由香港樹仁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辦、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協辦,同時獲康文署非物質文化遺產資助計劃資助。
(左起)香港潮屬社團總會盂蘭保育委員會代表胡炎松;佛教三角碼頭街坊盂蘭勝會代表郭沐信、連克兢、陳運然;香港樹仁大學社會學教授陳蒨;香港潮屬社團總會永遠名譽會長許學之;插畫家關凱之;潮洲公和堂盂蘭勝會代表蔡學勤、陳耀華;尖沙咀官涌街坊盂蘭勝會代表馬香信、馮志成;康文署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二級助理館長梁達威。
活動結束前現場合照
香港潮人盂蘭勝會在2011年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農曆七月,香港潮州人在各區舉辦盂蘭勝會,積極傳承潮汕的風俗文化和推廣盂蘭價值——弘揚孝道、扶貧濟困。
攝影:廖卓安
新冠肺炎下香港的潮籍盂蘭勝會:佛教三角碼頭
新冠肺炎下香港的潮籍盂蘭勝會:潮州公和堂
Related

香港潮人盂蘭勝會在2011年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農曆七月,香港潮州人在各區舉辦盂蘭勝會,積極傳承潮汕的風俗文化和推廣盂蘭價值——弘揚孝道、扶貧濟困。 香港樹仁大學陳蒨教授主持的「三個潮籍盂蘭勝會:研究、傳承與推廣」計劃,將舉行發佈會,聯同關凱之同學製作一套以潮籍盂蘭勝會為主題的漫畫,介紹三個歷史悠久的盂蘭勝會——佛教三角碼頭盂蘭勝會、尖沙咀官涌盂蘭勝會與潮州公和堂盂蘭勝會,主題包括盂蘭勝會與香港人的經濟記憶、移民社會的族群關係、宗教、慈善和社區意義。 另外,現場亦會播放記錄疫情下盂蘭勝會轉變的短片,以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靈活性和社區應變力。 「三個潮籍盂蘭勝會:研究、傳承與推廣」計劃香港潮人盂蘭勝會漫畫和短片發佈會暨座談會 日期:2021年6月12日 (星期六)時間:下午二時半至四時地點:香港樹仁大學寶馬山慧翠道樹仁大學研究院綜合大樓RLG208講者:香港樹仁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陳蒨博士費用:全免 點擊此處報名
In "校園活動"

香港樹仁大學舉行「虛擬實境盂蘭勝會導覽」公眾發佈會暨講座,「三個潮籍盂蘭勝會:研究、傳承與推廣」計劃主持人、學術副校長兼社會學教授陳蒨致辭表示,「虛擬博物館」著重「知識轉移」,希望促進社會各界直接交流,亦有助年輕人透過數碼技術了解相關文化。 香港樹仁大學學務副校監胡耀蘇教授(右)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博士(左)在講座開始前跟香港樹仁大學學術副校長陳蒨教授了解導覽活動。 香港樹仁大學學務副校監胡耀蘇教授(中)、首席副校長孫天倫教授(右四)、學術副校長陳蒨教授(左四)與來賓剪綵。 香港樹仁大學學術副校長陳蒨教授向講座來賓分享「虛擬盂蘭勝會」的發展 香港樹仁大學學術副校長陳蒨教授 陳蒨表示,2012年正式展開盂蘭勝會文化的研究,「虛擬盂蘭勝會」實踐數碼人文、知識轉移,建基於長期的研究及學術論文,以跨學科的方法記錄和傳承人文歷史知識。「虛擬盂蘭勝會」導覽的製作過程,強調當地組織者和參與者的聲音,盂蘭組織者是「虛擬盂蘭勝會」導覽的社區合作夥伴,盂蘭勝會籌辦者亦提供慶祝活動的詳細信息、節日的歷史知識、昔日照片以及慶祝活動的個人記憶,有助確定虛擬導覽中應該捕捉和包含的內容和影像等。 公眾發佈會設有講座,參與者包括(左起)香港樹仁大學學術副校長陳蒨教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博士、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暨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主席麥勁生教授、香港潮屬社團總會常務會董胡炎松。 香港樹仁大學學術副校長陳蒨教授向(左起)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博士、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暨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主席麥勁生教授、香港潮屬社團總會常務會董胡炎松致送紀念品。 「虛擬實境盂蘭勝會導覽」公眾發佈會暨講座大合照 活動來賓參觀香港樹仁大學「愛訊集團創新及研究中心」,仁大學術副校長陳蒨(右二)教授介紹「虛擬博物館」的概念。 活動來賓參觀由香港樹仁大學建立、本港首個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虛擬博物館 點擊此處進入「香港佛教三角碼頭街坊盂蘭勝會虛擬導覽」 (廖卓安攝)
In "校園活動"

香港樹仁大學舉行「三個潮籍盂蘭勝會:研究、傳承與推廣」計劃的講座,主題為「多媒『睇』香港盂蘭勝會:過去、現在、未來」。 計劃主持人、社會學教授陳蒨表示,活動分為三部份,首部份是利用傳統的紙媒,即舊報紙的靜態內容,作出基本的分析,以便公眾概括了解昔日盂蘭節的意義。第二部份是根據去年至今,她個人關於盂蘭勝會的研究成果,並以紀錄片的形式去呈現內容。第三部份是利用現代的數碼科技,透過虛擬博物館的形式去展示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讓觀眾能夠置身虛擬博物館,體驗受疫情影響的盂蘭勝會場景。 香港樹仁大學常務副校監胡懷中博士(中)、學術副校長兼講座主持人陳蒨教授(左五)、行政副校長張少強教授、教與學發展總監周德生博士(左一)等出席人士合照。 https://youtu.be/e813MJFRVks 攝製:陳偉明、李超華、陳偉強、廖卓安、何燦華、洪偉基剪接:何燦華 香港樹仁大學「愛訊集團創新及研究中心」虛擬博物館體驗活動圖片: (圖片攝影:廖卓安) https://youtu.be/xirqGngJvUU
In "校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