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小品文章社會議題

關於撐港隊,我想說的是⋯⋯

數張中國足協的世界盃外圍賽宣傳海報,惹起我城激烈反彈。6月11日,超過6000人「佔領」旺角場,支持港隊迎戰「全球最快樂國家」不丹,結果港隊笑到最後。賽後球場售票處更出現長長人龍,購買16日對馬爾代夫一場的門票,直到翌日下午足總宣布全數售罄。

港隊球衣斷碼、港隊比賽連續掛紅旗、有黃牛黨出現⋯⋯有看本地足球比賽多年球迷感嘆,都未見過這樣的情況。最近一個星期確實多了很多很多人關注港隊的比賽,如果不是有中國足協推波助瀾,也許我城連港隊正為世界盃而戰都不知道。

這場對不丹的比賽確立了香港人的身份,從狂噓賽前奏起的中國國歌,到90分鐘內不停為港隊打氣,場外又為港隊「正名」——我們是香港,不是中國香港。被譏為「相當有層次」的港隊,入球也非常「有層次」,入球球員有本地洋將麥基、歸化外援安基斯和高梵、土炮盧均宜和林嘉緯,甚至歸化國援鞠盈智。不論是甚麼膚色,盧均宜說:「落場嗰啲全部都係香港人。」

常有人說:「體育無關政治。」但體育涉及國與國或地區之間的角力,本身就是政治。2012年歐國盃外圍賽抽籤,歐洲足協訂明阿美尼亞及阿塞拜疆因政治關係而不可同組,類似例子有西班牙與直布羅陀。今年西班牙國王盃決賽場地難求,原本訂好於皇家馬德里主場班拿貝上演,但決賽球隊是巴塞隆拿和畢爾包,正是加泰隆尼亞和巴斯克分離主義的旗幟,賽前奏西班牙國歌肯定被噓,舉國無球隊想承受這種尷尬,最後不得不用巴塞自己的魯營球場。體育,又怎會不是政治?

然而,因為政治而入場,這股熱誠可以延續多久?一場東亞運足球決賽,短期內提升了聯賽入場人數,但不久便回落,今次會不會是一樣?馬爾代夫一仗能再掛紅旗,11月主場對中國也許仍會,但9月初對卡塔爾呢?9月中後開鑼的第二屆超聯呢?平心而論,港隊今場「大炒」不丹是因為實力相差太遠,但對馬爾代夫已經不能穩住勝局,迎戰卡塔爾和中國更是「輸少當贏」,球迷是否預備好與港隊榮辱與共確實是一大疑問。

無論如何,今天有超過6000人入場,假如其中百分之五成為長期本地球迷,已是莫大進步。畢竟去季超聯平均入場人數最少的標準流浪,平均只有400多人。港隊韓籍教練金判坤說,執教港隊時真的想為港而死(Die For Hong Kong),身為香港人,其實又怎能不撐自己的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