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新聞採訪與寫作

時尚雜誌生存之道——金句

今日講座主題:紙媒體的末日?

—— 時尚雜誌的內容設計和生存之道

主講嘉賓:曹民偉

男士雜誌前總編輯

摘錄金  

 

「手機」是繼「印刷」、「廣播」、「影視」和「網絡」後的「第五媒體」,每個人拿著一部手機,把資料上傳網站,已可以成為記者,如拍下內地小孩在港便溺,或會得到數百萬人的即時回應,帶出「手機」的影響力甚大,具有便利、快速的即事功效,而第二天才印刷相關資訊已是落後的「明日黃花」。

印刷報業的未來前景不樂觀,如比爾‧蓋茨預測日報的讀者會有一天歸於零,而現時美國的三大周刊只剩下《時代雜誌》仍有印刷版本而已。

「九十後的人一生不會買報紙」,連中年人士現在都多讀網上新聞,甚至過兩天才去讀wise news,大家只能懷念從前剪報紙留念的年代。

紙張是無可取代的,有其精緻的價值,而印刷品是文化的象徵,具有華麗感,例如書架上的書,十年後仍有人會翻閱,廣告上的模特兒拿的會是印刷品來閱讀,而非拿電子產品來閱讀,故印刷品有其永恆性,不同於十年前的VCDLCDVHS市場上已淘汰了它們。

一天有三百萬份免費報紙,即相當於砍伐3.5個維園大小的森林面積,但用30分鐘去閱讀網上報紙,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印刷報紙多20%,可見印刷報紙比網上報紙更環保。

記者:蔡詠詩

-手機等gears(傳動裝置)就如我們的另一個器官。

 -實體印刷品可保留出版年代的美學。

– 我們放在書架上的書,十年、二十年後還是會拿來看。

-網上新聞有時候給人疑幻疑真的感覺。

-高端的報章仍有部分可留下來,它是一種公民、社區、文化、文明、民主代表和象徵,未來閱讀報紙可能代表某種知識階層與社會地位。

      記者:黃殷怡

「美麗設計的圖書,精美的雜誌有許多人珍藏。設計獲獎的網絡,從來未有聽過有人珍藏。」

「我也每天只閱讀網上新聞,但我會懷念剪報紙的時代,現在已被Wise News所取代。」

「雜誌吸引人的地方也是人,人的專訪是最能吸引讀者的。」

     記者:黃麟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