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曉琳 ︳
人到底是為了甚麼而活著呢?可能你會說為了家人、自己或戀人,而本書主角徐福貴,到最後只為了活著而存在。《活著》是講述主角福貴一生的長篇小說,一生看著親人一個接著一個地離去。一幕又一幕令人痛心的死亡,都源於中國當時敗壞的政治,包括國共內戰、共產黨掌政、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
故事主角福貴,原本是一位富家子弟,但只顧吃喝嫖賭,令老婆離開了,最後家業也全都輸光。後來爸爸被福貴這個不肖子氣死後,他與媽媽便被迫開始了農村生活。老婆知道福貴生性,便帶著子女回到了他的身邊,原本整整齊齊一家人準備開始過平淡生活時,但經過中國政策的洗禮後,家人最終都在福貴面前逐一死去。最終福貴在年老時期,買了一頭牛,名叫福貴,並伴着福貴繼續生活下去。
作者余華通過福貴的一生,揭露權力失衡後社會的種種荒謬,以及老百姓的性命如何不被重視。那時候縣長夫人生產,但因大量失血,因此需要有人捐血給他。而福貴的兒子,有幸捐血給縣長夫人,可是卻被活活抽乾血液而死。福貴的兒子就因為別人的生命更有價值,而死在無奈的強權底下。但最諷刺的地方是,後來福貴的女兒難產,但因當時中國正經歷文化大革命,所有擁有經驗和資歷的醫生都被批鬥,全都關進牛棚。因此福貴的女兒難產時,並沒有得到適時的救援,最終死亡。作者藉著這兩個情節,帶出了一個強烈的對比,除了指出當時文化大革命必須把知識分子剷除外,更重要的是突顯了沒權沒勢的人,他們根本沒有能力亦沒有想過要反抗,最終只能逆來順受。平民老百姓對於高高在上的官員來說,根本一文不值,只能依照所有指示行事,正如福貴在文中所說的:「只要上面怎麼說,我們就怎麼想,怎麼做。」就算是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兒子及女兒就這樣死去,也毫無上訴的能力及機會。
除了面對強權的政策,作者亦說明了當時中國社會封建的思想。從外人看來,福貴的老婆家珍很愛福貴,即使當時福貴只顧吃喝嫖賭,甚至暴打家珍,但家珍毫無怨言,默默地承受一切。但作者所呈現的,並不是家珍的愛有多偉大,而是女性於當時中國社會的地位是有多卑微。家珍嫁給一個不愛惜自己的老公,每天承受著悲痛,但由於女性的身份,就是受壓迫、受歧視及受奴役,也只能把自己的不幸,視為自己仍能活著的幸運,但在我們眼中能看到的,卻只有痛心。
這本書是我第二次看了,第一次看的時候,從書中感受到死亡是讓人措手不及的。除了意外會奪走他人的生命外,也明白死亡這個必然事實,但當看著親人離世那一刻,眼淚還是忍不住崩落甚至還會笨得問自己:「還有體温呀,應該還沒有離開,對吧?」
不明白為麼福貴看著親人一一離開後,還能如此堅強生活下去,他完美體現了本書所說的「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可見,福貴是一個在逆境中仍能安然生活下去的老人。但其實我知道他並不是不悲傷,只是他歷盡滄桑後,到達了豁達的心境,最後還把一隻牛改成自己的名字,我猜作者的用意是想把牛比喻人類,牛跟人一樣,勞碌完一身後,只等著死亡的來臨。因此,我認為我們倒不如活在當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輕易結束自己的生命。
這一次,我一口氣便把整本書看完,書中除了帶出活著這個主題外,更以看似荒謬的形式,逐一說出福貴身邊的人如何死去:爸被氣死,媽媽病死,女兒失血過多死,大兒子被抽乾血死,老婆患病死,女婿被泥板夾死,小兒子吃豆噎死。然而,親人接二連三的離去,作者最想表達的並不是親人離去的傷感,而是想說明當時社會的政策有多荒謬。
作者塑造福貴這個人物,我認為是想令人們明白,若果我們面對生活時,選擇政治冷感,對社會的狀況忍耐、沉默,最後得到的結果只會與福貴無異。然而,即使當時的國民黨有多腐敗,但一眾中國老百姓擔心的,卻只有個人利益,即使現實有多荒唐,仍坐視不理。但生活從來離不開政治,最後受苦的還是他們自己。
我們又到底是為了甚麼而活著呢?對我而言,人生苦短,我認為我們都需要憑著自己的良心過活,遇到荒謬的事情時,就應該提出意見,不要做一個逆來順受的人。如果人人都擁有這份勇氣,那麼我們便不再是一個人了,福貴便可以有勇氣上訴兒子被抽血死的事、女兒也不用死在荒謬的政策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