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余穎恒
【文字版】
屯門青山天主教小學於早前向家長發出通訊,指近年網上流行模擬跳樓自殺的手機遊戲入侵小學校園。有低年級學生更把相關的手機遊戲內容,套落現實中,玩一種名為「跳樓自殺」的遊戲。其中一個玩法是猜包剪揼或猜樓梯猜輸的話,就要跳樓梯,或者用手勢、動作模擬跳樓。
有家長以小朋友的人身安全為理由,禁止他們玩這款跳樓遊戲。誠言,這能減少小朋友接觸不良資訊的機會。但現時科技發達,這些跳樓遊戲可隨處下載,禁止得一個小朋友玩,阻止不了十個小朋友,可行性很低。況且,小朋友會有好奇心,我們越隱瞞,他們便越想了解「跳樓」為何物。
當然,並非鼓勵小朋友「跳樓」,而是我們應反思,這些遊戲的存在,是否導致跳樓風氣盛行的原因?教育心理學家鄧澔明博士認為,家長可向小朋友解釋玩這類遊戲時要注意的地方,引導他們思考虛擬與真實的分別,又或者把握這機會,用作生命教育用途,灌輸正確價值觀,他們往後面對一些困境時都不會以跳樓解決問題。
這些遊戲確實有恐怖成分,但及早讓小朋友了解「自殺」這概念亦無妨。有了這個概念,家長再從旁循循善誘,引導小朋友多點思考「自殺」的原因,及早得知問題嚴重性,從而使他們認識「死亡」,有助他們的成長。家長的實際行動,遠比小朋友被動地接收訊息有效,甚至可以推廣專家所說的「生命教育」,延續正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