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二十五週年將至,也許北京認為此週年紀念與「佔中」可以遙相呼應,對其管治造成重大威脅,於是,這一次的「六四」特別冷。除了有「愛國愛港」人士出來高呼「六四天安門廣場沒有死過一個人」之外,一名非常低調、準備進入香港的台灣學者也被拒絕入境。如此冷,湊效嗎?
遠的不說了,就以近日討論得較多的「佔領中環」事件來看。本來,「佔中」運動發起了一年多,討論氣氛依然淡靜,箇中原因很多,但其中一個,「佔中三子」責無旁貸的,便是有關「佔中」的論述並不成功。比如,三子希望市民、社團及政黨人士著重「商討」的部分,以彰顯參與式民主精神。然而,這個訊息並未能成功傳透社會不同角落,大家看重的,還是「行動式的民主」,即佔中那一刻。這一重要訊息未能傳出,加上「佔中」又是一個未確定的行動,使得「佔中」運動只有極少數人予以認同。然而,教育局長吳克儉高調警告老師不要參與佔中後,反而引來更大反彈,加上佔中三子有關「十萬投票人」的門檻,相信「六二二」的投票人會大大增加。
至於「六四」二十五週年前夕,「愛國愛港」人士高達斌高調指「八九六四」天安門廣場沒有死一人,更有鼓動港人出席燭光晚會的效果。首先,這種說法,與指出廣場上某一塊磚石上沒有沾血是一樣的,一點意思都沒有。不爭的事實是,在六月三日深夜至四日白天,以及後來的連串大逮捕及秋後算帳,就是有市民學生為了這一場學運失去了生命,這還不足夠嗎?這還不足以去還原真相,追究兇手嗎?
不管是「六四」還是「佔中」,公民運動愈被打壓,反抗便愈大,歷年來都是如此,北京怎麼還學不懂?還是,權力太傲慢了,聽不懂呢?
《港人講事》 謝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