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李春】除了在中國大陸,誰都知道,香港佔中最近成了國際大新聞。而香港發生的事,本來可能進一步成為最大最大的國際大新聞,但那可能是以民眾的鮮血為代價的。
幸虧這個香港還是有有識之士,幸虧北京最高決策層還有頭腦清醒的人。香港發生的事,在最後關頭,有了逆轉,暫時可以對話,不管對話有沒有成果,能不能解決政改問題,起碼是避過了一劫。
本來香港今次衝突是無解的,香港的未來也是看不清前路的,透過這次衝突,大家還是看不見未來,但看清楚了現在,這是香港衝突最大的成果。既如此,討論末來的意義也就不大了。
除了討論未來,人們也愛總結過去,就現階段來說,是誰輸誰贏。就香港政改衝突來說,不論是香港官民兩方,還是中港兩造,沒有一個是贏家,捍衛北京政改框架的香港政府,爭取真普選的香港學生和香港市民,甚至作壁上觀的工商界,最後可能都沒有贏到什麼,反而都要一起來承擔損失,所以都是輸家。
但最大的輸家,是北京。表面上看北京除了支持特首梁振英,沒有付出什麼代價,但不用看太深,只是看表面,北京已經輸了,而且是最大的輸家。
很少人注意到,香港佔領中環運動,一個原始的目標,就是要透過「佔領」式的公民抗命,來引起國際間的注意。最初很多構想,其實是圍繞這個目標而來的。而今次巳達致國際關注目標,而且超過預期。
根據何在?那就是形象,特別是國際形象。長期以來,北京實際上為香港付出了不少,但經此一役,好多長期建立起來的東西,都已崩塌。塌得最厲害的,就是國際形象。北京要重塑國際形象,以後要付多大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