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專欄

葬身之地

每逢清明,輿論必定討論殯葬問題。今天中國的殯葬,對中國的百姓來說是大麻煩之一。這麻煩要分兩頭說,一頭是政府民政部門管轄下的殯葬業,無惡不作地「發死人財」;一頭是人們開始「無葬身之地」了。

「死無葬身之地」,本來是一種咒罵,文革以來變成一種政治咒罵。但現在成了中國的現實。很多人無此地,一類是家裡人根本沒錢,沒法像樣地落葬;一類是家人雖然有點錢,也買不到地來落葬,因為地少人多,像樣的墓地價高量少。

也正因此,北京市趕在清明之季,公布一份文件,提出墓穴佔地面積不得超過一平方米,更進一步提倡生態安葬,自然引起關注。

北京這份文件,是中共北京市委和市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的《關於黨員幹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實施意見》。這份「實施意見」的來因,是去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起草的一份《關於黨員幹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意見》。所以北京的文件,不是其獨創,而算是出台貫徹中央「意見」的「意見」。

雖說是貫徹,比較起其他地方來,北京市還是有點創意的。比如說墓穴佔地面積一平方米,就是北京一個創意。有人據此算帳說,一平方米的墓穴,一名中共黨員幹部至少要兩個,以北京中共黨員幹部以百萬人計來說。北京墓穴佔地數百萬平方米,也不是小數。

但北京更令人稱許的,還是提倡現在的「低碳祭掃」,未來的「生態安葬」,其中包括「環保紙棺」、「生態墓地」等,都令人有新鮮感,也算是抓對了方向。

當然,北京要真的貫徹起來,會相當的不易,特別是天安門廣場,有那麼一個政治大墓擺在那裡。

《北京觀察》  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