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上海東方衛視製作的《聲動亞洲》轟動全球華人後,今年以來先有湖南衛視唱出《我是歌手》,然後其他衛視又接連製作《中國最強棒》、《中國好聲音》,還有辦了多年的《快樂男聲》,讓大陸的華語歌唱舞台發揮出更巨大磁力,幾乎將全球華人耳朵和目光焦點,都從台灣轉焦到大陸去。
這些自西方和韓國引進的模式化節目,動輒擲下以十億人民幣計算的鉅額投資,舞台上眩目燈光背後有更具國際級的製作水準,面對著巨大市場挑戰下還有更瘋狂的收視率競爭,的確讓華語歌曲的舞台綻放出更空前的魅力。
但讓腦袋暫時摔開那眩目的舞台燈光,以及那人為的感動,靜心聽聽,會發覺歌者唱出的曲子,坐鎮的評審或導師,甚至是歌手們的集體記憶,不都是帶著台灣樂壇的影子,以及台灣藝人超級的舞感和表演的張力?
《中國好聲音》的導師庾澄慶和張惠妹,《中國最強音》導師羅大佑,《快樂男聲》的評委陶晶瑩,《我是歌手》的參賽者林志炫、楊宗緯、彭佳慧、辛曉琪……。
台灣起碼至今,依然是全球華人音樂工廠流水線上生產最優質的地方,更是音樂創作最豐富的土地。去年看《聲動亞洲》冠軍茜拉的天籟演出,讓我驚動,懷疑台灣一直擁有全球華語歌曲的優勢要讓位了。如今細嚼,還得暫時保留。
《香港心》 陳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