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議題

自我削弱第四權

本港記者在採訪亞太經合組織其間,被大會沒收證件、驅逐離場,甚至扣留問話。當中牽涉新聞自由,然而公眾卻沒有如人質事件般熱烈討論,冷淡對待,同人不同命。

 

記者遭受不公平對待,並非個別事件。本年三月,本港記者到北京採訪民運人士、探望劉霞時,被多名不明人士毆打襲擊;採訪有關谷開來案期間,甚至被公安阻擋、抓傷。今次事件發生後,各大報章均有報導,但依筆者所聽所聞,鮮有人討論事件,彷彿問題未曾存在;大家都關注人質事件,卻未曾把這事放在心上。當眾人都聲言要為死難者討回公道,大聲疾呼時,卻沒有人願意,甚或認為應為記者討回公道,究竟當中出了什麼問題?

 

傳媒有不同立場是無可厚非,但現今大多傳媒把事實(Fact)和評論(Comment)混為一談,報道夾雜自身立場同時,內容更是一面倒批評或擁護某方,公信程度當然備受質疑。讀者在閱讀上述報道時,自然會把事情結果跟其作風聯想,多多少少會認為記者被打、被阻撓,是「抵死」、自討苦吃的表現。再者,早前有媒體錯報江澤民死訊、繞過法庭刊登犯人的訪問,無不製造負面情緒,動搖傳媒在港人心中的地位。而結果,市民大眾對記者遭受不公對待的解讀,亦只流於負面、漠不關心層面。

 

重新確立傳媒公信力,重建與市民間的關係,是最有效做法。報道公正不阿,應報該報,不偏不倚,自然會得到尊重捍衛代表新聞自由的媒體。小時候,老師教給我們誠實的可貴;立身處世,進入社會後,卻發現盡是謊言,誠實已成為遺孀。方法誠然是何其簡單易懂,但在這個紛亂的世代,有時卻難以做到。筆者唯有呼籲一句,傳媒做好本份,共勉之。

祖仔@ 樹仁大學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