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香港食肆賣的外省菜,多經過改良迎合港人口味。但近年講究正宗,都愛聘請國內的廚師來港,把當地的地道美食帶來。例如北京烤鴨,沙田有酒店聘請北京長安一號師傅坐鎮,光顧的人多,700多元分鴨皮、鴨胸肉、皮連肉 (走脂)上檯,目的是讓客人吃出各部位的特色。不過,這種高級食法,實在有點不是味兒,當熱誠的侍應教我如何吃那乾巴巴的瘦鴨肉時,我心裡嘀咕﹕你真的認為好吃嗎?
經過烹調後的肌肉酵素,是香氣來源。但最吸引的還是脂肪,鴨肉的獨特味道,來自腸內微生物與胺基酸代謝後的產物,這些都儲存在脂肪內。而且鴨脂肪中含有不飽和脂肪酸,是富含好膽固醇的食物。加上溶點低,容易排出,是美味和健康的結合。所謂的北京填鴨,本身肉質鮮嫩,皮下脂肪厚,很多世界鴨肉生產商,飼養的鴨種都是北京鴨的後裔。要做到豐腴的鴨脂香味,鴨子長大到30多天後,會有10天的填食期,加速生成脂肪。一隻肥美的鴨子,是片皮鴨的先決條件。
烤鴨是一項繁複的工序,包括打氣 (使鴨皮繃緊,顯得豐滿)、汆水 (用熱水淋澆使鴨皮緊縮,方便掃上糖漿)、灌水 (形成外烤內煮,體內保留水份,肉質更細嫩),最好用果木,在300℃高溫磚烤爐烤焗。掛位也很講究,細嫩的鴨脯向壁,厚肉的鴨腿接近火,廚師要根據上色情況,移動鴨坯位置,烤好的鴨色澤棗紅,外皮鬆脆,肉質鮮嫩還帶有淡淡的果香。一隻鴨片開108片,我喜歡香脆的皮下帶有嫩滑的鴨脂,那才是烤鴨的味道。想起那酒店的烤鴨,還要訂座時提早預留,除了佩服宣傳得法,也想不出所以然。
《飲食香江》/圖文:林柏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