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醫院公布一宗醫療事故,承認早前治療患有腎病的鄧桂思時,無發現她是乙型肝炎帶菌者,無在處方類固醇的同時,同步處方預防肝炎的抗病毒藥物,其後鄧桂思患上急性肝炎,之後要兩度換肝,目前仍然危殆。聯合醫院在發現事件後約兩星期,才與鄧桂思家屬交代。鄧桂思的女兒指,聯合醫院之前一直未有聯絡他們,是她發現事件有可疑,主動問醫院才告知情況,對事件感到震驚。
行政總監徐德義承認向家屬溝通慢了,向病人家屬鞠躬道歉。院方指,涉及事件的兩名腎科專科醫生年資約十年,目前仍在院內工作,會待獨立調查委員會約八星期後有調查結果,再決定會否處分。
因急性肝衰竭在瑪麗醫院,兩度換肝的病人鄧桂思目前仍然危殆。聯合醫院透露鄧桂思去年曾到聯合醫院求診,醫生針對其腎病處方會影響肝臟的高劑量類固醇,但就無留意她同時患有乙型肝炎。鄧桂思上月初急性肝衰竭,要在瑪麗醫院先後兩次接受肝臟移植,可能與去年到聯合醫院的求診有關。
鄧桂思去年七月因高血壓入住聯合醫院內科病房,檢查後發現患有甲型免疫球蛋白的腎病,出院後繼續接受藥物治療。今年一月下旬,鄧桂思到腎科門診覆診,醫生指她早前的治療效果不理想,於是處方20毫克、屬於高劑量的類固醇藥物。四星期後再覆診,另一名腎科醫生指她病情有改善,調低類固醇劑量。
但個多月後,鄧桂思因黃疸及出血,再經急症室入住聯合醫院,血液測試證實有急性肝炎,醫生發現鄧桂思是乙型肝炎帶菌者,開始處方抗病毒藥物治療。不過鄧桂思的肝功能繼續轉差,至急性肝衰竭,幾日後要轉到瑪麗醫院等候接受肝臟移植。翌日聯合醫院翻查門診記錄,才發現早前腎科門診醫生無察覺病人有乙肝帶菌紀錄,令處方藥物時出問題。
鄧桂思的女兒指,聯合醫院之前一直未有聯絡他們,是她發現事件有可疑,主動問醫院才告知情況,對事件感到震驚。對於聯合醫院在診治鄧桂思時,未有同時處方針對肝炎的抗病毒藥物,又未有盡早通知家屬情況,她的女兒說感到震驚。
鄧桂思女兒被問到是否接受院方道歉時表示:「不如我給他們一百句道歉,他還一個健康的媽媽給我會好一些,我會覺得,當然會很震驚。我覺得作為一間那麼大的機構,應該要有承擔,由知道事件開始要與家屬溝通,而不是要我們蒙在鼓裡。」她說是發現事件有可疑,主動向醫院詢問,才被告知情況。
43歲鄧桂思上月1日突然在家中嘔吐,同日入住聯合醫院,確診患上急性肝衰竭,至5日轉送瑪麗醫院,其後陷入嚴重肝昏迷,轉至深切治療部,急需換肝續命。但由於鄧的兩名女兒仍未達法定器官捐贈年齡,及丈夫亦患有高血壓,未能捐活肝救命。鄧的長女尚欠3個月始滿18歲的合法年齡,當時她希望酌情讓她捐肝。幸最後獲有心人捐出肝臟,其後鄧桂思需第二度換肝,至今仍未脫離危險期,雖其肝功能運作良好,但鄧的肺部受真菌感染,肺組織受破壞,日前要換上「人工肺」才能維持血含氧量。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對事件表示遺憾,在剛過去的周末得悉聯合醫院發生涉及鄧桂思的事故,今日才知道詳情。高永文表示,醫管局要深入、獨立調查為何會遺漏處方預防性藥物,亦要詳細研究醫院的責任以及今次事件的處理手法。他說,現時最關注的是鄧桂思的情況,她肺部受真菌感染,現時要用人工肺,瑪麗醫院會盡力為她治療。
社區組織協會批評,同樣事故於8年前亦發生,批評公立醫院未有吸取教訓,再次危及病人性命。社區組織協會指出,2009年,一名伊利沙伯醫院腎病人同時為乙肝帶菌者,當時主診醫生為病人處方類固醇時,亦未有處方控制乙肝病毒藥物,最終病人肝衰竭死亡。今次事件反映醫管局風險管理不足,未能防止同類事故再發生。
協會說,今次鄧桂思事件,聯合醫院在得悉事件後,延至一個月後才公開交代,反映醫生及管理人員似乎心存僥倖,視乎病人病情,才通報及交代。協會指,今次鄧桂思換肝,源於一宗醫療事故,難免對器官捐贈造成一定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