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議題】普選方案公佈後,政府繼續鋪天蓋地的宣傳,高官更親自落區。時至今日,政府都不能否定民主的好處。宣傳時曾多次強調,有票總比無票好,呼籲泛民議員不要奪走合資格選民的一票。然而,光是投票又不一定代表是民主。
投票是民主社會不可或缺的一環,但投票不過是一個動作,本身沒有任何意義。以往反對普選人士常說「民主不是靈丹妙藥」,但民主的價值決不單是考慮結果。投票乃至民主之所以重要,在於其體現了公民選擇政治代表的權利,令公民被確立為社會一部分,而且肯定每個人平等的價值,因為每個人的一票都有同等的價值。
政府的所謂普選方案,的確是有投票的一部分,但僅此而已。投票以外,香港人只有間接的提名權,透過提名委員會四大界別之一中的區議會和立法會議員。提委會內,有四分之三的人都不是由香港市民選出。在現行方案之下,即使民主派的人可以「入閘」,但要過半數提委支持才可「出閘」。被提名的民主派代表,就算得到相對多數的人支持,也不能保證成為候選人。換言之,即使在所謂普選之下,就算市民可以投票,但還是要先由少部份人來決定,大部份人可以選擇怎樣的代表,把畸形的政制再發揚光大。
這樣的一票有甚麼意義?數以百萬的選民手上的一票,並不是用來投選自己的政治代表,而是用來為欽點的候選人「貼金」,與立法會內大部分的議員一樣,都只是橡皮圖章。當然,親政府的人說所謂「普選」之下,中央仍會面對一定的政治風險,但提委會實際上已經掃除了所有的風險。既然每個「出閘」的候選人,都是先得到北京的「祝福」,這樣又有甚麼「風險」可言?
「有票總比無票好」,是偷換了民主與投票之間的概念,本末倒置。政府此舉試圖建立一種條件反射,令人認為投票就代表是民主。不停強調投票的好處,就有如赫胥黎《美麗新世界》筆下的睡眠學習,以口號式的宣傳洗腦,訴諸感性來麻醉人的理性思考。普遍討厭政治的港人,很容易便會上當。
中共上台之前,毛澤東在《新華日報》指,選舉權與被選權密不可分,後者被限制則前者也受限制。政府宣傳的普選方案,只有選舉權而無被選舉權,毛主席泉下有知,恐怕也不會認同這樣的普選是真普選。《一九八四》成真的同時,同樣的反烏托邦的《美麗新世界》也漸漸在香港出現。然而,所謂「美麗新世界」,正是赫胥黎用來諷刺這樣的偽裝和平穩定。港人又真的想要這樣的「美麗新世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