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今天樹仁同學作品編輯推介

美容師:疫下求存須轉型醫學美容(何樂琪)

本港疫情反覆,政府進一步收緊防疫措施,包括關閉美容院等場所。美容師吳小姐(封面圖)在一間位於銅鑼灣的樓上醫學美容院工作,入行超過20年的她指岀,疫情下生意大幅下跌,但認為美容業不會沒有市場,要賺錢就要迎合市場新趨勢。

位於銅鑼灣的樓上醫學美容院

顧客憂業務不穩 或卻步買套票

吳小姐指岀,疫情影響生意大跌三至四成,美容院一度重開時,首日預約的檔期即滿,但顧客對再次購買療程卻步。她解釋,顧客以往會一次過繳付2萬元買20次療程,但疫情下改為分四至五個月付款,甚至傾向買單一療程。她認為顧客購買慾的轉變與整個經濟有關,很多顧客表示自己工作不穩定,放無薪假,一來擔心自己的薪金及事業,二來是擔心美容院會倒閉。

壓力最大來源主要還是租金

她又指岀,經營美容院要視乎租金,業主態度強硬,疫情甚至停業期間無減租,租金「捱唔住」,美容院面積要減半,由原本共二千呎的兩間舖位變成一間舖位。她表示,政府雖有「保就業」計劃減輕僱主支薪的負擔,但同時亦應推出租金補貼以緩和租金壓力。

小型美容院需轉型醫學美容

她表示,在過去15年間曾經開設兩間美容院,但現時不會再做老闆,因很多小型美容院老闆都只是「俾錢搵份人工」,但作為老闆應著眼賺大錢。她形容即使自己開店,回報只是等於一份普通人工,變相是出資廿萬去打工,但反而需要承受巨大財政壓力。

她指岀美容市場趨勢有變,以往以「養生美容」為主,收入可觀,但現時已邁向「醫學美容」。她指岀,顧客對美容的要求提高,追求有醫學元素協助的即時效果,例如要求打針及有醫生駐場。她認為,轉型醫學美容的投資金額龐大,或需逾千萬,對一個普通市民而言,難以有足夠資金投資。

記者、攝影:何樂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