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G報」創辦人的周融,早前在無綫電視的綜藝節目《網絡挑機》上說到:「因為網上嗰班人,基本上好多係社會嘅失敗者。唔好意思。可能佢自己生活上太多唔開心。」筆者實在不敢苟同。
筆者認為,要詮釋這一句說話,首先要明白到「網上嗰班人」到底是那一群人。
可以是有接觸互聯網的人,即是絕大部分香港人。簡單至在手機上安裝或使用一個應用程式都要依靠互聯網時,就可以得知香港人的生活已離不開互聯網。哪周融指的是大眾嗎?筆者認為不是。周融指的應該是時常活躍的互聯網,或時常以網絡作為平台,發表自己意見的人,甚至以經營網絡平台為職業的人士。然而,這一個說法更令筆者疑惑。周融創辦的「香港G報」是一個新媒體,在云云的新媒體中,筆者相信,它們就想吸引的是傳統媒體受眾以外的受眾。而較有機會接觸新媒體的人士中,絕大部分都是他口中的「社會中的失敗者」。何來有一個媒體機構會說自己的受眾是失敗者呢?儘管兩者的意見、立場頗有不同。
另外,從這一句說話中,其實可反映社會中有一種現象。在現今社會上,稍為有一定成就、本事,即「已上岸的人士」,都喜歡笑指時下的年輕一輩,批評他們懶散、不肯拚搏。然而,時代是會變的。現時的香港已不再是一個光靠一對手去「拚」,就可以成功;不是只要肯付出,就有收穫的社會。「已上岸的人士」以「想當年」的一種概念,套用在年輕一輩身上,似乎已不合時宜。他們再多說,就只會令年輕人對將來感到沒有希望,只會受制於老一輩。或者又正正因為看不見未來,所以沒有動力做事。
筆者認為,感覺從來都沒有分對與錯,或者你現時會覺得筆者是一位「廢青」,滿口的不滿,而不做實事。不過,筆者希望大家在指證別人的不是前,應了解背後的原因,自己的一套實際上又未必適合強加於別人身上。
所以,專注在網絡平台的年輕人,是否一名「失敗者」,仍言之尚早。他們或可透過這一個平台,發現自己的目標和價值。外國亦有不少的youtuber,憑著自己的一條少少的頻道,令到他們有多方面的發展,當地的傳統媒體更會主動與他們合作(他們的合作當然有別於是次無綫電視的一套啦),讓他們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