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專欄

經濟指標的底線思維

北京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後,對中國來說,看似大局已定,對中國經濟界來說,實則疑惑仍存,比如會前就在熱烈議論的經濟指標,會後仍然議論喋喋不休。

中國的經濟指標中,最受重視的是經濟成長指標即GDP,過去多年來,中國經濟圍繞著這個指標在運轉,中國的政治實際也在圍繞這個指標在轉。這個指標在中國的運轉中,變得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中共領導層也不能不再度向其低頭。

在籌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時,據說按領導層的意思,要「全面貫徹三中全會精神」,當從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做起,是以明年才能成為改革開局之年。而諸多改革中之一項,就是政府要變身也要退位,不能再以宏觀調控為口實,以指標管理為依據,主宰經濟。

但會開完之後,說是領導層還是讓了一步,主要就是不定的指標還得定,特別是這GDP,說了很多不要的話,最後還是要,而且不是所謂上限下限,具體到跟以前一樣的,定出的是7.5%,叫做保持不變。

本來有了個指標,而且是個預期指標,似可平息爭議,但居然還是個熱點,居然還有爭議,爭議的焦點是GDP增長,到底是7%好還是7.5%好。這樣的爭議,其來因多重,但主要一點,是經濟指標要不要主動下調,為改革爭取多點空間。看上去只是0.5%,但卻有那麼多的說法,也真有意思。

關於經濟指標特別是經濟增長指標,中國總理李克強早前曾有一段專門解釋,那就是當時很熱的上限和下限論。李克強這一說法,其實就是一種底線思維,那就是中國經濟的增長和穩定,是要有底線的,上限和下限,之間有個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如真依此,還爭個什麼?

《北京觀察》  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