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圭陽|《路上》
圖A
在出土的唐三彩陶人造像中,經常看見有高鼻、深目、卷髮的人像造型,騎著或牽引著駱駝,圖片說明寫著:在絲路上的生意人。
經過西方學者的考究,這些生意人就是來自中亞撒馬爾罕的粟特人。
粟特人是什麼人?學者說法不一,有說是「月氏人」,也有說是「亞利安人」或是「突厥」的一支。不管是那一個說法,粟特人能說印度語、波斯語及中亞地區的多種語言,那是肯定的。
粟特小孩子剛出生,父母在他咀上放一塊石蜜,希望他長大後能言善道;父母又給他拿一塊膠,希望長大後能把錢財如膠般緊緊黏著。男童五歲讀書,十歲就隨父親出外經商,二十歲就為利錢而走遍天下。
唐朝玄奘和尚從現在的吉爾吉斯經烏茲別克的費爾干納河谷進入阿姆河的撒馬爾罕,他在書中描述當地的粟特人為「…志性恇怯,風俗澆訛,大抵貪求,父子計利…」通俗來說,就是膽小畏縮、人情薄、不誠實、貪財,連父子之間也計算利益關係。唐朝「安史之亂」中的安祿山,其父也是粟特人。
在阿弗拉西阿卜博物館參觀期間,每隔幾分鐘就有工作人員向你兜售博物館小賣店的產品,好不容易擺脫了糾纏,跑上二樓看粟特人的手工藝,冷不防一位講解員從柜底抽出一個袋包,又向我推銷,這才讓我切身體會粟特人世世代代傳下來做生意的基因是這麼厲害,不管撒馬爾罕受希臘馬其頓王統治,向波斯薩珊王朝進貢,向西突厥金帳稱臣,還是被阿拉伯軍隊征服,從公元前二世紀到十世紀,這些城邦的粟特人,在中亞政局經常變動的時局下,走過沙漠高山,克服了盜賊和亂軍的威脅,竟然能夠壟斷了絲路上的貿易,大概靠的就是這種茲茲為利的本性。
香港商人是不是也有粟特人的基因?
今天來到撒馬爾罕,並不容易感受到粟特人的歷史的地位,反而屠城血洗撒馬爾罕的帖木兒,卻到處看見他的雕像。問地陪這是什麼原因?地陪說……
(未完,待續)
圖A. 唐三彩中的粟特人(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