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飲食

神奇的商業命名

除了魚、蝦外,香港人也愛吃貝類海產,這類軟體動物的身體,都是為適應環境而產生。生物學上,會了解為「足」、「閉合肌」之類,但在人們眼中,就是美味的肉。但物種名稱不易記也不吸引,商人會為生物命名,只要約定俗成後,一個好的名稱會使人聯想起美食。

其中最香艷的,大概是貴妃蚌,也叫作西施蚌,本身是海蚌或叫河蛤蜊,以兩位美人來命名,使人聯想到肉質鮮嫩。還有太平洋潛泥蛤,這名稱感覺是吃泥的蚯蚓,幸好有又大又多肉的吸水管,倒有點像山八珍之象鼻,商人命名為象拔蚌,感覺矜貴多了。伴隨而來的是高價,但是否物有所值?香港食店愛把象拔蚌切片,平鋪在冰粒之上,整盤的奉上,那是一種有點虛榮的上桌模式。那象拔肌肉發達,所以口感很有嚼勁,但這物種出肉率高,致使鮮味來源的氨基酸含量較少,味道清淡。美加出產多輸出到亞洲地區,當地居民並不愛吃,即使是愛吃刺身的日本,也只會把這些進口貨放在平民迴轉壽司店。高價食店則賣北海道產的海松貝,要長到15公分以上,就得花上十年時間,但口感強烈,味道鮮甜,絕對不是美加貨色可以媲美。

貴妃蚌最好以蒜茸粉絲蒸,肉質甘脆嫩滑,味道鮮美,貝汁給粉絲吸收,也份外滋味。這類貝類以吃藻類為生,體內蓄積的二甲基硫 (DMS)等香味物質, 與罐頭玉米和加熱牛奶一樣,所以用來煮海鮮忌廉湯,更能突出鮮味。要說最成功的商業命名,桂花蚌和珊瑚蚌可說是佼佼者,桂花帶香氣、珊瑚色彩斑瓓,但這根本不是蚌,只是海參的內臟,屬下欄貨色,但一個美麗的名稱,加上爽脆口感,不單蒙混過關,而且大受歡迎,那個負責命名的可謂居功至偉。
medialabinside

《飲食香江》/林柏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