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訂《逃犯條例》風波令民怨沸騰,加上元朗西鐵站發生「白衣人」襲擊乘客事件,市民長期接受負面資訊或受情緒問題困擾,到底如何察覺自身情緒問題?萬一深陷情緒漩渦又如何自救?
採訪:曾藹豪
樹仁大學輔導暨研究中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章景輝指出,在心理學的角度,市民面對突發事情時,需要留意會否出現以下情緒反應:悶悶不樂、不耐煩甚至對某一類人會感到憤怒。此外,市民亦可以留意自己的日常習慣有否改變,例如在觀看某些影片後出現失眠、早醒,或是飲食習慣有所改變,以上都是身體和心理健康受影響的徵兆。
章景輝表示需要留意情緒反應是否一直加劇,如負面情緒反應持續四星期以上,而且有愈來愈差的跡象便應向專業人士求助。面對各種社會風波,首要是確保自身的安全。他建議避免接觸相關資訊,令自己在短時間内抽離,讓心理和生理都可以有休息的時間。
他同時亦建議家長多留意家中的小朋友,會否因接觸各種資訊而出現負面情緒反應,若有需要,可向專業人士求助。
章景輝指出,有人肯聆聽自己的情緒和聲音很重要。他舉例,在自己的朋輩群組之間,多數只會聽到同類意見,相似的聲音會讓情緒發酵,反令情緒問題愈益嚴重。如果尋找專業人士去聆聽自己想法,或可起舒緩作用。
他補充,有需要人士可向合資格的註冊社工或機構求助,網絡上亦有不同平台可供參考。

【心理學家免費心理諮詢時間】(必須報名作實)
服務內容
對象:香港樹仁大學學生、舊生及教職員
內容:駐場輔導心理學家作即場心理及情緒支援,並為參加者講解情緒管理、提昇心理韌性、照顧自己及同伴心理健康等技巧
日期及時段:
<場次1>(已完成)
2019年7月22日(星期一)下午4時30分至6時30分
駐場心理學家:註冊輔導心理學家 章景輝先生
<場次2>
2019年7月23日(星期二)晚上7時至9時
駐場心理學家:註冊輔導心理學家 章景輝先生
<場次3>
2019年7月25日(星期四)下午3時至5時
駐場心理學家:註冊輔導心理學家 張艷博士
<場次4>
2019年7月26日(星期五)下午3時至5時
駐場心理學家:註冊輔導心理學家 郭倩衡小姐
每節時間:2小時
費用:免費
地點:香港樹仁大學
立即報名:https://forms.gle/M43N552TJSiN7m3NA (必須報名作實)
查詢電郵:crc2@hksyu.edu
備注事項:
服務內容將絕對保密,參加者須口頭同意參與個別服務及遵守有關保密原則協定。
Related

香港樹仁大學輔導暨研究中心推出抗疫心理輔導熱線「仁心熱線」以及網上心理支援服務,免費支援受疫情影響而感到情緒困擾的市民。 香港樹仁大學首席副校長、輔導暨研究中心主任孫天倫表示,新冠病毒疫情對心理健康構成持續挑戰,第五波疫情更嚴重加劇衝擊,不少市民處於緊張狀態,表現出激動、焦慮和抑鬱的跡象。她認為,作為受過專業訓練的輔導員和心理治療師,有責任為社會做一些改變,盼望設立熱線以穩定大眾的精神健康。 負責籌備項目的註冊輔導心理學家余鎮洋(左)及章景輝(右) 負責籌備項目的註冊輔導心理學家余鎮洋及章景輝表示,近期疫情嚴峻,有市民可能開始擔心出現健康問題,害怕外出而斷絕一切社交,甚至一日內重覆進行快速檢測,影響日常生活。隨著抗疫時間延長,市民可能感到抗疫疲勞,容易沮喪、暴躁,甚至引發家庭衝突或家暴,在全民檢測前後亦可能有更大的焦慮情緒。 他們又指出,隨著中學文憑試(DSE)考期臨近,以及中、小學及幼稚園在本月底逐漸復課,預期一些家長及學生的焦慮及壓力會增加,期望熱線可幫助有需要的家長和學生疏導負面情緒,並建立正向應對壓力技巧,應對各類挑戰。 香港樹仁大學輔導暨研究中心推出的抗疫心理輔導熱線「仁心熱線」及網上心理支援服務,合作夥伴包括亞洲專業輔導及心理協會,以及香港學校輔導專業人員總工會。 計劃包括電話熱線服務及網上心理支援服務兩部份,提供情緒疏導、家長管教諮詢、提升親子關係策略、疏導DSE考生壓力等服務。 「仁心熱線」在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3時提供服務(熱線電話:2717-8637)。網上心理支援服務每節30分鐘,接受網上預約,或由電話熱線服務及其他疫情支援熱線機構轉介。 首輪服務在本月4日展開,為期兩個月,將視乎社會需要作出調整,計劃亦獲中國移動香港支持,免費提供設置熱線所需的數據及話音服務。 抗疫心理輔導熱線的熱線輔導員由經過培訓的輔導心理學系學生及畢業生,和亞洲專業輔導及心理協會註冊輔導員擔任。網上心理支援輔導員包括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及亞洲專業輔導及心理協會註冊臨床督導。整個計劃由香港樹仁大學輔導暨研究中心的輔導心理學家團隊擔任臨床督導及當值經理。 封面圖片: 香港樹仁大學首席副校長、香港樹仁大學輔導暨研究中心主任孫天倫教授 圖片來源:香港樹仁大學輔導暨研究中心
In "校園活動"

行政長官李家超對昨日在荷里活廣場遇襲死亡的兩位死者的家屬,致以深切慰問,並呼籲公眾停止轉發有關影片。 李家超在今早發表的聲明中表示,明白市民在知悉事件後可能感到不安及擔心,特別是一些關於此案的影片在網上流傳。「我呼籲大家停止轉發有關影片,並關懷身邊的家人和朋友,而市民如感到情緒困擾應尋求專業協助。」他說,社會福利署人員已經接觸死者家屬及疑兇家屬,提供支援。社署的24小時電話熱線 2343 2255,提供即時電話輔導、支援及轉介服務,有需要的市民可隨時致電求助。市民亦可致電香港紅十字會設立的熱線 5164 5040。 他說:「警方已將疑兇拘捕,並將全力調查。這是一宗個別的個案。」 醫管局:注意有否急性壓力反應 醫院管理局表示,部分曾在現場目睹意外,或在網上瀏覽過事故片段的市民,可能會出現不安情緒。市民如出現以下反應,包括不安、驚恐、憤怒、睡眠困難、在腦海中不由自主浮現事件、迴避相關人和事,以及勾起過往創傷回憶等,很有可能已產生急性壓力反應。每個人出現的反應不同,有需要時應立即尋求專業醫護人員協助,也可致電局方的24小時「精神健康專線」2466 7350,無需預約,專業醫護人員會提供協助。局方會加派人手全,協助受影響市民盡快處理不安的情緒。 醫管局並對兩名死者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社署鑽石山站出口設流動支援站 社署今早在案發現場附近設立流動服務站,向受事件困擾的市民提供支援。發言人表示,流動服務站位於港鐵鑽石山站C2出口,即荷里活廣場入口外的公共交通交匯處空地。運作時間為上午11時45分至下午6時。服務站會向市民派發單張,講解處理情緒困擾的方法。社署的臨床心理學家亦會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情緒輔導。發言人又說,社署獲悉事件後,已聯絡涉案男子和兩名女死者的家屬,並會按其福利需要提供協助。
In "社會新聞"

註冊輔導心理學家郭倩衡表示,近日社會紛亂,市民收看相關新聞,情緒有機會受到困擾。她表示如果情緒激動,單是「深呼吸、洗臉、飲水」未必有用,反而掌握呼吸有助心情平復。她解釋當感到緊張而令身體失控時,呼吸有序如同按動「人體緊急掣」一樣,有助大腦取回身體「控制權」。郭倩衡建議在臨睡時循三個小步驟入手,包括吸氣、停頓及呼氣,練習自己舒適的節奏。她舉例,可先緩慢地吸氣「四吓」,並稍作停頓「兩吓」,再慢慢呼氣「六吓」,有意識的呼吸可收「自然安眠」之效。 註冊輔導心理學家郭倩衡 心理健康講座由香港樹仁大學輔導暨研究中心主辦,為應對連串社會風波,解釋市民對心理健康的迷思。
In "大學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