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寫

知名老師鄭艷玲當全職媽媽的心路歷程

︳記者:吳芷茵  ︳

越來越多女性即使結婚生子後依然繼續工作,兼顧繁重工作的同時肩負起照顧家庭的角色,向社會證明「女人也能撐起半邊天」。然而,曾經出版會考中文筆記、獲獎無數的前任全職教師鄭艷玲卻恰恰相反,在事業高峰時毅然放棄超過10年的教職生涯,全身投入母親的角色,更改變了個人價值觀,對母親這個角色有了重新的認識。

鄭艷玲於大學主修中文,並在香港教育學院修讀教師文憑,隨後展開超過15年的教學生涯。任職期間,除了在學校教授中文外,她還在90年代中編輯了約10本會考中文練習,希望自己花費了不少心思而集結而成的筆記能夠出版,幫助更多應試同學獲取佳績,並且為同學在市面上質素參差的參考書中提供更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的補充練習。她笑言這幾本練習銷量不錯,為自己帶來了一筆頗可觀的版稅。2001年,熱心教學的她獲敬師運動委員會頒發表揚狀,讚揚她對教育的投入及優秀的教學表現。這些成就對於鄭艷玲而言都是教職生涯中重要的里程碑。

感到兒子很可憐

2006年,鄭艷玲作出了一個人生中重大的抉擇——辭職,並且全心全意地投入家庭中。她坦言,當年發生了不少事情改變了她的人生觀,使她再次思考家庭的重要性。眼見身邊有老師因為操勞而患病去世,父母在照顧她的兒子時逐漸露出疲態,再加上家裏的工人離職,讓她不禁反思自己應該肩負育兒的責任,並盡子女的角色照顧父母。經過反復思量,她最終決定離別杏壇,擔任起全職母親的角色。她坦言:「那時最讓我感觸的是,兩個兒子想聽我說故事,我卻因為工作而拒絕他們。忙完後發現他們一人抱住我一隻腳,在冷冰冰的地板上睡著了。那一刻的畫面實在讓我覺得兩個兒子十分可憐。」

對於為何不再另請工人、繼續工作,她強調道:「當我投入在一件事情上便只會為一件事盡心盡力。假如我心繫家庭,忽略了一眾學生,只會阻礙了他們學習。」

曾經有學生萌生了自殺的想法,幸虧她連普通的周記都會認真批改、在每一本功課上都會寫上個人感受和鼓勵的說話,最終令該名學生放下輕生的念頭。「我也是後來才知道那位學生有這樣的想法,她特意向我道謝,令我明白到老師的影響力和重要性,使我對待教育工作的態度更為認真。」盡責的她實在是難以平衡各方面的責任,最終便選擇了辭職。

學習當全職媽媽

從事業型女性轉為全職母親的道路一點也不輕鬆,不少女性都因而與社會脫節,亦會因不習慣將一切奉獻給家庭,因而與家人發生爭執。鄭艷玲說:「很多全職母親都會懷疑自己存在價值,覺得自己在家裏就像一位工人,犧牲了許多時間和精力卻沒有人欣賞。」相較其他自怨自艾或責怪家人的全職母親,樂觀的鄭艷玲顯然適應良好,她開懷地笑說:「(作為全職母親)自己沒有工作反而工作量更大,而且又沒有薪金。」

一貫認真的鄭艷玲在學習當母親的過程中,還報讀了育兒課程,為求做到最好,「現在很多大人都會進修,學習更多技能,卻很少成人會學習當父母親」。除了參加兒童心理學的講座,她更買了好幾本相關的書本學習。這段日子比起當老師的時候更加忙碌,但她堅持「多學習、多運動」。她認同全職母親應該透過學習去發掘自己其他的能力和興趣,尋找自我價值,避免產生負面情緒。「當然,得到家人的支持也是令我認清自己的價值的重要因素。」

儘管鄭艷玲從事教育工作多年,又有沒有在教育兒子時曾經感到洩氣?她指大兒子較聰明,小兒子則成績一般。自小勤奮讀書又成績不錯的她承認剛開始知道兒子沒有想像般聰明時有點兒失望,但她後來變得釋懷。「為什麼要洩氣呢?父母的智力並不能夠完全遺傳到下一代,我自然也不會計較這些。」樂觀面對兒子成績一般的事情,與一般不停催谷孩子的父母不一樣。

「我明白每個人的能力不同,亦會向二子解釋這道理,並非成績好就代表一切。」說到這裏,鄭艷玲更稱讚小兒子有創意,還禁不住向記者分享自己兒子的趣事。「小兒子小學一年級時要默書,本來能夠拿滿分,他卻多手自己創作了幾句句子,寫了『我愛媽媽』。」這時候鄭老師忍不住大笑起來。

始終是曾經從事多年的工作,鄭艷玲坦言對教職生涯有不捨,「之所以會教了十幾年書當然是因為喜歡教育工作,看見自己的知識能夠傳授給下一代為我帶來了很大的滿足感。」那麼她有沒有後悔當年毅然辭職呢?「當然沒有,甚至有點後悔沒有更早辭職去陪伴家人。」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兩個兒子的整個成長過程都有鄭艷玲的陪伴,猶如和孩子一起體驗成長的經歷更是為她個人帶來了不少轉變。她體會到當母親極其考驗耐性,尤其自己的大兒子比較自我,使她要更有耐心地教育兒子,亦改變了自己對二子的期望。「我希望他們成長,而不是要他們帶來什麼成就。」現在兩個兒子都已經長大成人,回首一看,她發覺當初兒子一次默書不及格一事微不足道,頓時覺悟了成就只是一時,成為一個性格好的人才是影響人生的關鍵。這也使本來就盡責的她老師更加清楚自己育兒的責任,使她更全心全意地教導二子。

樂於傾聽

全職母親的角色讓鄭艷玲與家人的關係更加親密,但她認為要成為全職媽媽的確會面對不少挑戰,首要條件是性格要堅強樂觀,要面對身份認同危機,也可能要適應節儉的生活如減少娛樂開支,不是口上說說「我要堅持下去」便能成事,當真是少一分毅力都不行。

其次便是要掌握與子女的相處之道。鄭艷玲指任教師時與學生的談話當中讓她更了解孩子對父母的看法,「教書的時候不少同學都會找我傾訴,卻甚少與家長分享,原來他們覺得父母只在乎他們的學習進程,而我反而會問他們『今天過得如何?有什麼可以向大家分享?』」她明白了孩子們只需要有人能夠聆聽他們的分享。因此,她和兒子的相處之道就像當年和學生一樣,不會執著於成績上,希望二子過得更快樂輕鬆。

現在鄭艷玲的兩個兒子都已長大成人,相繼讀上大學及投身社會。作為由職場轉為家庭的過來人,她引用資深親子專家理盧幼慈的話,「為人母親不需要做到最好,做得夠好就行了。」希望母親們都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要樂觀看待才可成功。

「女人也能撐起半邊天」,這個「天」並不局限於職場,職業女性轉為全職母親亦是能力與毅力,缺一不可。放下了十多年的教職生涯,鄭艷玲在往後的日子中亦憑藉自身樂觀、善於堅持的心態,把兒子教得出色,自己亦活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