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議題

矛盾的政策,是否有利益輸送?

當特區政府一方面說沒有土地蓋建公屋之際,一方面卻不顧環保生態考慮,批出一些地區予原居民及地產發展商發展,這不是政策矛盾嗎?

話說,漁護署就西貢海下、白腊及鎖羅盤三區規劃大綱圖的規劃諮詢日前結束,諮詢內容引起土地保育團體非常不滿。以上三區實乃西貢鄉郊地區,早被稱作香港後花園,每天生活在城市煩囂的人們,週末難得有透氣紓緩的空間,應該受到保護,不能過度發展。然而,相關規劃中的讓人質疑之處,還不僅僅是政府應否發展鄉郊,而是這些鄉郊土地的規劃,已涉嫌利益輸送的問題。

以白腊為列,政府規劃了25.5萬平方尺作為可興建丁屋的土地,但問題是,這些土地中,絕大部分土地已不屬於白腊村的原村民,而是早已被某發展公司收購,而這發展公司和目前各地產發展商的關係千絲萬縷說不清。換言之,村屋政策為了保障原居民中男丁的居住權的原意,早已在地產發展的侵入下,被完全扭曲。像白腊的例子,若特區政策規劃該地區只作為蓋建丁屋,香港市民的反彈可能不會如此大,但問題是,政府明知這些土地已被發展商購入,業權已由原居民轉移至發展商,卻還是將之規劃作丁屋發展,好讓發展商蓋建豪宅群以作出售,這不是利益輸送,又是什麼呢?

丁權問題在香港延宕已久,市民均對這種殖民地時期遺留下的問題感到厭煩,批評特區政府為何在土地緊絀的情況之下,都不調整此一政策。現在,這個政策更被地產商利用,作為發展鄉郊豪宅的捷徑,就更是說不過去。因此,特區政府除了應馬上取消規劃海下、白腊、鎖羅盤三區規劃,更應全面檢討目前的丁屋政策,以免失去土地,也失去民心。

/謝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