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道深度新聞

用電子過路裝置過馬路 轉燈靠彩數?

︳記者、攝影:張婉馨  ︳

簡稱「黃盒」的電子行人過路裝置,幾乎在每條馬路也能看見其蹤影。然而,這種引入香港已超過10年、耗費大量公帑的電子裝置,不少市民却不懂使用,也不了解其運作方式。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陳恒鑌一語道破市民對轉燈的疑惑:「靠彩數」。立法會議員和民間團體促請運輸署加強宣傳「黃盒」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除了宣傳問題外,香港在便利長者過馬路方面,也落後於鄰近地區。政府最近表示會研究引入長者過馬電子過路裝置,而新加坡早於2009年已經引入,讓長者只要拍卡便可延長綠燈時間。

3款黃盒用法有異

運輸署早於2000年測試德國、加拿大、奧地利及瑞典生產商所提供的「黃盒」後,由物料供應處批出價值3,280萬元合約予Siemens Ltd,再作安裝。現時「黃盒」被廣泛使用,遍佈香港。現時香港有3款「黃盒」,功用及用法有異,不少市民將之混淆。

外殼全為黃色,印有圓圈圖案的或是貼有「視障人士輔助設施」貼紙字樣的裝置,底部裝有震動組件,專為視障、聽障人士設計。他們可透過觸碰「黃盒」底部,得知交通燈號的顯示狀況。香港自2003年起採用這款按鍵,以方便殘疾人士,維持路面安全。

為視障人士而設的「黃盒」
為一般市民而設的「黃盒」

印有手掌及有紅色燈罩的裝置,是為大眾而設。當行人輕觸或按下手掌圖案後,裝置會發出聲響,並顯示紅色的「請等候」字樣,然後裝置會啟動轉燈的指令,交通燈控制器會把燈號轉為綠燈,以便行人橫過馬路。這類「黃盒」通常安裝於人流較少的路口。

另一款「黃盒」則在2013年引入,現階段在東九龍和個別地區試驗,包括觀塘海濱道與勵業街交界。其外型與印有手掌圖案的「黃盒」無異,但功能大有不同。這種「黃盒」包括一套連攝錄機的「視像行人偵測器」,攝錄機安裝在交通燈柱的上方,當行人在過路處長方形的等候區等候時,不用按「黃盒」,交通燈會自動轉為綠燈。此項試驗也為響應2015年政府的「聰明城市」計劃。

視像行人偵測器。(圖片來源:《起動「易行」九龍東》,發展局起動九龍東辦事處)

市民不知轉燈方式

在引入「手掌黃盒」初期,政府派員前往每條街道,觀察不同時段的人流多寡,再調整轉燈號時間。現任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陳恒鑌指「黃盒」功用頗大,能提升本港交通質素,取代斑馬線,但批評其轉燈系統複雜。

陳恒鑌促請運輸署加強宣傳「黃盒」的運作方式

陳恒鑌表示,「手掌黃盒」轉燈的方式,會根據路面情況而定。其中一種常用於人流少的道路或時段,當行人按下「黃盒」啟用電子裝置,便可加快轉為綠燈;如沒有人按,燈號不會轉變,以方便車輛流通。另一種是在人流多的時候,根據預設時間,統一轉燈,此時行人即使按下「黃盒」,並出現「請等候」字樣,也不會加快轉燈速度。「例如在人流多的地方,或是上班、下班時段,設定了『30秒行車,20秒行人』的方式轉燈,行人按下也沒有用。」

陳恒鑌認為,運輸署沒有公開「黃盒」的轉燈方式和時間,令行人不清楚裝置是否正在運作,故不時出現拍打情況,而不少市民因此對黃盒抱有「沒有用」的誤解。他形容轉燈像「靠彩數」一樣;也會有市民不清楚某時段需要按下按鍵方能轉燈,於燈位浪費時間。

陳恒鑌建議政府檢視「黃盒」的宣傳成效,如在燈位附近張貼標誌、使用說明及「黃盒」運作方式,不然只會令大眾對此失去信心。

雖然政府投放資源甚多,盼改善本港交通,然而不少市民混淆3種「黃盒」的用法及用途。另一普遍情況為行人並不清楚哪些燈位及時段需要按鍵才能轉燈,或是他們認為「黃盒」的功效不大,因此對之視而不見,不使用該裝置。

運輸署發言人表示,已在交通燈柱上貼上標貼,提示市民有關行人按鍵及等候綠燈過路的訊息,另亦於運輸署網頁亦介紹過3種「黃盒」不同的功能。他們會繼續透過其他途徑加強市民對電子過路裝置的認識,並正進行技術上的可行性研究。

團體批評運輸署宣傳不足

公共運輸研究組發言人蕭岱林批評運輸署十多年來宣傳方式狹窄,僅僅透過派發宣傳單張以及網上資訊,局限受眾人數。他認為宣傳不足只是一種表象,運輸署對其的取態才是重點。他引述立法會文件中闡述「黃盒」的未來動向時,僅透露了其外觀設計及替代舊裝置的計劃,宣傳方面亦只有一句輕輕帶過,對使用率及普及度的目標則隻字不提,明顯不重視該裝置的宣傳。

他續指,若行人不懂利用「黃盒」過馬路,將增加他們冒險「衝紅燈」過馬路的機會,不排除有發生交通意外的風險。而事實上,根據運輸署於2015年的記錄,涉及交通意外傷亡的長者(65歲及以上),共有818名之多,創7年來新高。

蕭岱林建議運輸署拍攝實際使用「黃盒」的示範片段,並透過大眾傳媒發放,以有效向市民宣傳「黃盒」的應用;並可在宣傳片播放前後,調查市民對「黃盒」的認知程度,對比片段播出前後的差異,以分析「黃盒」的成效。

新加坡8年前已引入長者過路裝置

新加坡於2009年引入「The Green Man Plus」。(來源:新加坡陸路運輸局)

新加坡亦有相似的電子行人過路裝置,且早於香港引入,加上普及教育市民,故此使用率較高。而新加坡於2009年引入「The Green Man Plus」裝置,是電子行人過路裝置的進階版本。實際做法是以長者或殘疾人士八達通卡拍在裝置上,待裝置轉綠燈,便可以延長13秒過路時間,減少交通意外的機會,亦防止裝置被濫用的情況。

新加坡政府為「The Green Man Plus」拍攝宣傳短片。(來源:新加坡陸路運輸局短片截圖)

新加坡陸路運輸局亦廣泛宣傳「The Green Man Plus」,如以故事形式拍攝宣傳片段,展示使用方法,提升認知度。該裝置至今已運作8年,而香港運輸署去年2016年才展開類似設施的顧問研究,在交通裝置上也落後於新加坡。

王婆婆稱,不會去按「黃盒」,會等綠燈亮起才過馬路
李同學指分不清各種「黃盒」,也不清楚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