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英國脫歐公投後另一隻特大「黑天鵝」──地產大亨、代表共和黨出選美國總統大位的特朗普,順利奪得足夠選舉人票入主白宮。美國首次由一位商人,甚至全無公務經驗、政治職務的人出任總統,一輪超出預期的恐慌過後,外界開始憧憬他能否刺激國內經濟,加快基建投資、增加就業,以至放寬奧巴馬任內對金融業的嚴厲規範,振興銀行業等,市場頓時覺得特朗普上場,非如選前主流媒體所營造般可怕,而競選時聲稱要遣返外來移民、在墨西哥邊界附近興建圍場等極端主張,特朗普亦未有再提,現身傳媒時亦一改以往語不驚人誓不休的言行,放軟姿態,務求在正式上場前磨合主流派及非主流派的政治勢力,以及重新聯繫部分與之極不咬弦的共和黨內大老或成員,鞏固權力。
先說美國國內形勢,大眾政治和精英政治的勢力將逆轉,隨着互聯網興起,大眾參與政治形成潮流,佔多數的「平凡」大眾愈來愈不滿足於由精英階層當家作主。特朗普與希拉莉正正分別代表大眾和傳統精英兩個階層。美國保護主義或將抬頭,過去經濟趨向全球化、自由化,被形容是大勢所趨,把利益最大化,互利互惠,但部分國家與階層卻未能從中受惠,甚至身受其害,例如一些低技術工人,被外來移民搶走「飯碗」,美國與中國就長期存在着龐大的貿易逆差,不少工廠轉移到營運或人工成本較低的國家,令本土工人工作機會大減。特朗普反全球化、反自由化、提倡保護主義的姿態,聲稱當選後將廢除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對北美貿易協定重新進行談判,禁止公司外判,以及把中國列入滙率操縱國等,都是這批民眾所渴望的。
此外,特朗普若兌現其競選承諾大幅減稅,全球資金將返回美國市場,導致美元強勢,一直依賴外來投資資金支撐經濟增長的新興市場,勢陷倒退,對於債務高企的國家來說,例如歐豬國,更是面臨「爆煲」危機。
過往美國一直樂於擔當「世界警察」的角色,輸出民主,提倡普世價值,講求民主人權自由。相較之下,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似乎更着重美國本土利益,強調提振美國經濟和就業,奉行美國國家利益優先的立場。近年從出兵伊拉克、駐軍阿富汗、到「伊斯蘭國」崛起,美國已嘗到沉重的教訓,民眾希望政府更多關注國內自身問題,美國未來在輸出民主方面可能有所減退。民主黨當然是大輸家,社會分化未知會否惡化,而共和黨已同時掌控白宮、參眾兩院,未來「奧巴馬醫保」這項歷史性成就,更可能付諸東流。
至於環球政治局勢,亦很可能因為特朗普上場,而與奧巴馬及希拉莉提倡的路線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重返亞太的戰略可能胎死腹中。過去美國政府與中國及俄羅斯交惡,互不退讓,在特朗普當選後,中俄兩國態度甚為正面,俄羅斯總統普京希望美俄關係會有實質改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亦希望中美關係發展可達致雙贏。法國及英國等右翼領袖更形容是人民的勝利。
曾揚言此生不會再到訪美國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亦一改口風,稱盼望與特朗普合作加強美菲關係。台灣方面,相信總統蔡英文的外交政策亦要作出調節。中國自她上台以來,不斷施壓要求她承認「九二共識」,惟她未有就範,有指她在大陸旅客大減的經濟壓力下仍未願鬆口,是因為背後有美國這位「老大哥」撐腰,一直冀盼希拉莉當選後會延續奧巴馬「重返亞洲」策略,而她亦藉着「新南向政策」,加入美國主導的TPP,以減低對大陸經貿的依賴。坊間有分析揣測,倘若中國與美國進行利益交換,台灣最終會否被犧牲?
2016年11月下旬,特朗普執政團隊已基本成形,他邀請馬薩諸塞州前州長羅姆尼出任國務卿,委任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普利巴斯出任白宮幕僚長,阿拉巴馬州參議員塞申斯獲邀出任司法部長,退役海軍陸戰隊中將馬蒂斯將出任國防部長,堪薩斯州眾議員蓬佩奧出任中情局局長,前國防情報局長弗林將出任國家安全顧問,保守派新聞網站負責人班農獲任命為白宮首席策略師兼高級顧問。接着特朗普提名兩名女性入閣,包括由南卡羅來納州女州長黑利出任駐聯合國大使,是首位獲任命的新政府女官員,並委任特許學校支持者達沃斯出任教育部長。
12月19日是美國總統大選選舉人投票的日子,50個州及哥倫比亞特區共538名選舉人,根據聯邦法規定,選舉人必須在12月第二個星期三之後的首個星期一投票,他們會到州議會大樓簽署一式6份的投票確認書分別送往存檔,以及聯邦和政府相關官員。國會會於2017年1月6日正式點票並宣布選舉結果,候任總統於20日正式就職。根據大選結果,特朗普應獲306張選舉人票,民主黨對手希拉莉則取得232票。由於特朗普當選引發不少選民不滿,而希拉莉所得普選票超過特朗普,卻因選舉人團制度而落敗,事後又爆出有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黑客攻擊美國,以圖干預選舉的消息,令人猜測最後會有多少選舉人「變節」。特朗普以306張選舉人票當選總統,要推翻結果,則至少要有37人「變節」,若最終特朗普與希拉莉都過不到當選門檻,則會由眾議院選出下任總統。
12月20日,美國選舉人團完成投票,共和黨特朗普取得304張選舉人票,正式當選第45任總統。為美國總統大選正式畫上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