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名為「特別的朗誦技巧」短片在網上瘋傳,主角是幾年前在校際朗誦節獲獎的梁同學。網民笑他表情誇張,有人甚至改圖配上粗言穢語,事件漸漸變成網上欺凌。
梁同學據稱已經畢業,他今天回看當年的演出,不知仍然陶醉其中,還是心生後悔。西方人公開誦讀詩詞,一般都含蓄平和,極少以誇張動作和擠眉弄眼作為技巧。這種現代中國特有的所謂朗誦技巧,「引進」香港已數十年,今天仍被一些香港教師奉為「藝術」,並以之作為比賽的評分標準,其實害慘了跟他們學「藝」的學生。
以肉麻造作當藝術,在文明社會被訕笑是自然不過的事;如果人們不笑,並以此為美,才叫人害怕,那意味整個社會的審美觀及其背後的價值觀都被扭曲了。
2005年國民黨前主席連戰訪問西安,當地學童表演朗誦劇「連爺爺您回來了」,也極盡誇張之能事,其表情聲調比梁同學更有看頭,結果成為當年台灣人的笑柄。學子無辜,他們以為這樣表演就是美、能「取悅」觀眾,教他們朗誦的師長竟分不清肉麻與藝術的分別,才是罪大惡極。
這套現代中國的「朗誦技巧」是怎麼來的?當年以俄為師的中國國民黨,以及親中共的左翼文人,都以列寧的政治演說技巧為模仿對象,演講時左搖右擺,做盡誇張動作和表情;在北伐和抗日期間,這套蘇維埃式的演說技巧,更揉合到反軍閥和抗日的戲劇與朗誦表演中,變成一種「典範」,後來中共的樣板戲,以及台灣戒嚴時期的戲劇和朗誦表演,都仍然可見其影子。這種誇張造作的「技巧」,今天即使用在政治演說也不合時宜,更何況是詩詞朗誦?
《香港評說》 馬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