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議題】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日宣讀任內第八份《財政預算案》,主題為「多元發展」及「擴大優勢」。去年佔領行動亦成為這份《預算》其中一個焦點,財爺推出數項的援助予受佔領行動影響的行業,例如酒店、旅行社、酒店和旅館等,包括豁免有關行業的牌費、商業車輛續牌所需的驗車費用,另外又撥款予旅發局和新聞處,以重建外國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
特區政府總結佔領行動時,往往揚言要解決青少年問題,加強青年工作云云,但究竟何謂「青少年問題」?教育?就業?房屋?還是青少年本身就是特區政府的「問題」?看回《預算》內容,著手解決佔領帶來的影響,但卻忽視佔領本身的成因,換言之就是治標不治本。要知道,佔領的學生和市民不是無緣無故走上街頭,也不希望做成財爺口中的「內傷」,正如數月前石禮謙議員說,「日以繼夜⋯⋯係條街到訓,你估好過癮咩?」當然,《預算》實在難以解決那些所謂「深層次矛盾」,但單純把佔領行動定性為「內傷」,實在是陷學生於不義。淡出演藝界的譚小環在銅鑼灣開小食店,正是所謂「受佔領影響的行業」,但譚的丈夫接受《壹週刊》訪問時,也表示:「如果呢班人示威完,可以令政府反省下,控制一下租金,令到租金正常番,咁係好值得架喎!」財爺又真的知道香港人想要甚麼嗎?
財爺雖然說明白年輕人追求的是心中富有,亦把希望交到年輕人之上,但除了金錢,還是沒有其他實際行動,所謂「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道但不行動就等於不知道。有人說,曾俊華是少數較有良心的官員。從數年前對被「掟蛋」時的應對,乃至《預算》與《施政報告》的語氣比較,與特首相比,財爺的確更有幽默感和親和力,但既然如此,他更加不應該辜負市民的期望,好好思考如何幫助新一代「走更寬闊的路,實現更多理想,延續香港傳奇」,而不是靠小恩小惠來籠絡人心,只是滿足人最基本的需求。
《預算》結語談到:「有心理學家曾經講過,對於飢餓的人,有食物的地方就是烏托邦,自由、愛、尊重等等不可以果腹的事物,對他們都是沒有價值。」財爺也許沒有諷刺的意思,但世上只有一種動物,有食物便會滿足,沒有更高層次的需求,就是豬。一場佔領運動或多或少對經濟有不良影響,但總不至令香港人無飯開。香港人早已是「衣食足而知榮辱」,烏托邦絕非只是有食物的地方,否則豬欄就已經是烏托邦。